返回第五十二章 交通倭寇者,以叛国论处(2 / 2)大明:朱标造反?快把朕绑了助兴首页

想到这些,郑士元不禁生起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

“臣郑士元,跪谢陛下的信任,臣此去福建,若不能把福建的问题查清,把倭寇入侵的根源找出来,臣提头来见!”

看着这个历史鼎鼎有名,不过此时还未完全成长起来的郑青天,如此郑重的向自己保证,朱标心里也是百感交集。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像郑士元这样的人,就配的称为大明帝国的脊梁。

安排完了郑士元之后,朱标转头看向文武百官。

“各位爱卿对于福建之事,还有要补充的吗?”

朱标问完了之后,靖海侯吴祯籍出列说道:

“陛下,倭寇袭扰自古以来就时有发生。

自我大明帝国立国以来,倭寇就一对我沿海地区进行侵扰,从辽东经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岛寇倭夷,不时出没,沿海居民苦之久矣。

我沿海各卫将士虽不时给予倭寇迎头痛击,但仍不能禁绝。

臣以为,倭寇之患之所以不能禁绝,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倭国此时正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

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我大明帝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抢得的财富则用于弥补其国内的开支。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为我大明帝国的仁慈,允许倭国与我大明帝国之间开展贸易。

但我大明帝国的善意,却被这蛮夷之国利用,他们借着贸易之名来到我大明之后,行的却是烧杀劫掠之事。

因此,臣以为,对于倭国这样无信无义、畏威而不怀德的国家,除了要驻兵防御,甚至在将来有可能之时,派兵攻打之外,还应该全面禁止与倭国之间的贸易。

陛下当颁布法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一旦发现私自与倭国之间贸易者,皆以叛国论处。

吴祯籍说完了之后,朱标不禁对这位靖海候刮目相看。

以此时的眼光来看,吴祯籍的这个策略,可以说几乎是解决倭寇问题的完美方案。

因为对于大明帝国官方来说,与倭国之间的贸易额并不大。

舍弃了这一小部分的利益,但是配合适当的海防政策,却可以从根子防止倭寇的侵袭,保护大明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这个账,无论怎么算,看起来大明帝国都不亏。

但是,朱标却是知道,账并不是这么算的。

五一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