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9章(2 / 2)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首页

要知道他刚才阅览的那封信件上面,记载群臣的反应,那些人态度颇为激愤,都想上书请求废除太子。

而当今陛下又是贤明的君主,按照常理来论,应该不会纵容太子这般胡作非为。

故而不少人认为太子被废,已经是板上钉钉。

陈洛摇了摇头,否定道:“我说的七三开,太子之位保留的可能性是七成。除非他接下来做出一些愚蠢的操作,才会让那三成的可能性发生。”

“这……”感觉阿父的结论与大部分人的推断完全相悖,陈直不由得面露犹豫之色。

从理性的角度,他觉得刘启保留太子之位的可能性实在太低。

但从感性的角度,他觉得自己阿父断然不会出错。

陈洛见状,耐心地先提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循循善诱道:“你觉得太子被废,那他还能活下去吗?”

想了想,陈直摇头答道:“基本没有可能。”

要知道作为曾经有过国家法理继承权的废太子,待到新皇登基之后,地位就会相当尴尬,成为君王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刘盈驾崩后,有过继位可能的那几位诸侯王,前十年里都不敢有丝毫张扬的行为,等到刘恒地位稳固之后,他们才放松了一些。

他们还只是有过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如果真是曾经名分确切的废太子,那再怎么低调做人,估计都没用。

像是历史上的刘如意,哪怕仅仅就是威胁到过太子地位,在刘邦驾崩之后,吕雉都把他从赵国召回长安,然后杀死。

权利场上的斗争是血淋淋的,温柔善良者早在起步线就已经落败。

陈洛出声解释:“所以陛下将太子启废掉,无疑等同于将他逼上绝路。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逼死,没有哪位慈爱的父亲会忍心这么做。”

刘恒在政治上做得近乎完美,但不代表没有常人的情感。

他是国君,也是一位父亲。

“单纯因为这个原因,陛下就不会废除太子?”陈直认为阿父理由确实有些道理,但觉得说服力不够。

当今太子犯下大错,仅仅顾念着父子之情,陛下就会置国家前途不顾吗?

如果是平庸的君主,陈直认为或许有可能,但当今陛下可是人人称赞的圣君啊,岂会顾小家,忘社稷呢。

陈洛眯了眯眼,目光深邃说:“当然不止这个理由,此乃从私人角度来进行的分析。

而从陛下近些年里推行的政策来看,太子启这次犯下的过错,其实并不足以动摇他的地位。”

“阿父何有此论?”陈直闻言,满头问号,脸上浮现出无比疑惑的神色。

当街打杀两位诸侯王世子,这种捅破天的过错,阿父居然说不足以动摇太子的地位?

换成其他人说这话,他早就嗤之以鼻地翻个白眼,但面前是阿父,自己这么做会挨揍。

用手敲了敲案牍,陈洛提醒道:“这些年里的政策,是有意无意地在打压着地方上的诸侯王。陛下并不喜欢诸侯王的存在,这其实是很多人私下都明白的事情。

而且荆王和长沙王,他们两人的实力并不足够。

这两国都地处南方,国力不算强盛,何况长沙王还是上月新封,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

若是这次太子启惹到了羽兄的世子头上,那……”

“那太子启估计打不过。”陈直在边上插话道,就算小舅子们的武艺不如自己和老婆,但他们也不是宫内娇生惯养的太子能比得上的,哪怕用偷袭。

沉默片刻,陈洛无奈咳嗽一声道:“这倒也是。

不过我想说的是太子启得罪诸侯王,正是刘恒一向想要做,但为了维系面子,却没有直接去做的事情。

如果太子启因为伤害诸侯王世子被废除,那么接下来新立的太子,势必会因此而偏向地方诸侯,未来登基后也不会制定政策去削弱地方上的诸侯。

这无疑是陛下不愿见到的事情。

大汉刚刚建立的时候,诸侯王可以稳定天下局势,他们存在对于国家是利大于弊,而且与皇帝的关系大多都不错。

只是快五十年过去,大汉地方上连匪盗作乱的情况都少,除了边境的代国、长沙国之外,其他的诸侯国貌似都“可有可无”。

站在陛下的角度上来看,封地千里、连郡并县的诸侯王属于不可控的非稳定因素。

打压属于常态,支持鲜少出现。

太子启这次的做法有些过火,但他的行为其实暗合刘恒执政的方针。

因此哪怕冒着非议和引发诸侯不满的风险,陛下依然会确保太子启的地位不被动摇。”

唯有在自家儿子面前,他才不会掖着藏着,将自己分析刘恒的大致内容清晰明了地全盘说出。

陈直顿时恍然点头,觉得脑子里的混沌瞬间消失。

不愧是阿父啊!

他不由得在心底感慨一声。

——

孝文时,荆世子贤在京,于集市与长沙王世子明弈。

恰逢太子启出宫私访,遇之,弈,势劣,明言不恭,太子引局提荆世子、长沙世子,杀之。

文帝闻此事,厉斥太子,禁足三月,有废立之意,而丞相贾谊率群臣劝,未果。

荆王愠曰:“吾丧子而太子不失其位,何来此理乎!”

荆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

长沙王见丧垂泪,默然无言,而称病不朝。——《史记·荆王濞长沙王午列传》

————

文帝八年,贾谊曾经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并被文帝采纳,只是“众建”的实施会损害现任诸王以及嫡长子利益,易将中央和诸侯各国的矛盾变为诸侯王、嫡长子以及其他诸子之间的矛盾,很容易出现混乱,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

因此该政策并未大规模推广,仅仅是在齐地实施,将最为富饶的诸侯国齐国进行了削弱。

而文帝十七年,晁错多次向文帝上书提出直接削减诸侯王封地的建议,其认为内患的铲除首先需要将诸侯封地逐渐削减,收回封国权利,强化中央集权。

出于对时局的考虑,文帝并未采纳这种建议,但是削藩方案深得当时的太子刘启认同。

而后晁错被任命为太子家令。

从这一过程来看,文帝显然是想将削藩的任务留给刘启,故而在“刘启杀二王世子”之后,并未将其废黜。——《拿着放大镜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