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四章 检测不过,暴雷了(5000字)(1 / 2)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首页

养虾厂开工典礼结束的第二天,李多鱼还有他的养虾厂,就登上了榕城日报的头版。

整个头版一大半都是跟李多鱼相关的,标题用的是李多鱼致辞讲的那句:争做世界一流,开辟海外市场。

闽龙养虾基地,取得阶段性成功,两年内,将会免费向养虾户提供虾苗。

版尾,还附带了一篇:向李多鱼同志学习的文章。

这份报纸出来后,鹭岛那边的一座洋楼,几个衣冠楚楚的中年人看到报纸后,眉头都拧在了一起。

“这也太偏心了吧,还有领导这篇文章,是不是这含沙射影,就是在说我们吗?”

也有人问道:“孙总,担担岛那个李多鱼,不会真把虾苗搞起来了?”

孙向东敲着桌面说道:“真有那么容易的话,咱们早就做了,培育优质虾苗,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普通公司哪里承受得起的,再说搞研究可不是一两年的事,而是要不停烧钱的。”

“要像你这么说的话,这李多鱼不会是在画饼欺骗领导,故意骗取贷款的吧。”

“还真不好讲。”

孙向东敲着桌子,说道:“不管他能不能做起来,对咱们海欣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我想大家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关键时候,咱们还是要团结的,不能被一个小屁孩当猴耍吧。”

有人说道:“我觉得,那个李多鱼的底气,应该是那个鳗鱼养殖,只要把他这个根基打掉了,应该就掀不起风浪来了。”

孙向东继续敲着桌子问道:“对了,张总那边怎么样,这两天鳗鱼好像就要出货了吧。”

“张总说,出了点小问题,但总体影响不大,到时候,还有二十万尾鳗鱼出口。”

孙向东皱着眉头:“这跟当初说好的不一样的,咱们是冲着五十万规模去的。”

有人帮声道:“哪有一开始就成功的,咱们养虾一开始不也走了很大的弯路,亏了很多钱,这才拿到优质的虾苗。”

孙向东微微一笑,见有人帮他说话,便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了。

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担担岛有人看到了一艘大船,朝着南日镇那边开了过去。

经过担担岛附近时,还鸣了一声汽笛,连在鳗鱼厂干活的李多鱼也给听到了。

陈文超说道:“鱼哥,这船跟去年来收购你鳗鱼的大船,长得好像啊。”

李多鱼点点头:“这船,应该是去南日镇收鳗鱼的。”

陈文超皱眉道:“他们也养起来了啊。”

李多鱼笑了笑,养起来跟养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随着大船停靠在南日镇最大的码头后,海欣鳗鱼厂这边所有员工都相当开心。

辛苦了一年多,终于等到收成的时刻了。

几位鳗鱼厂的领导说道:“那个李多鱼也没啥了不起的,咱们虽然死了不少鳗鱼,但也存活了不少。”

“可事实证明,咱们这个养殖模式还是可以行得通的,如果明年定单翻倍的话,咱们只要继续扩大一倍的鳗鱼塘规模就可以了。”

听到这话的张学金嘴角抽了抽,说实在的,养这些鳗鱼就已经差点要了他的老命。

陈校长催他回去教书,他都没空回去,现在校党委因为他的个人作风问题,还专门开了一次会议,讨论他的去留问题。

要是再扩大一倍规模的话,那他学校老师的身份,百分百保不住了。

活鱼船来的这一天,张三明直接承包了镇上最好的酒楼。

他热情接待着来自岛国的收购商,还有海关和外贸局的工作人员。

事实上,张三明跟这些岛国的收购商,并不是很熟,当初是通过外贸局这才联系上的。

在这个创汇年代,外贸局做的事情非常多,只要你有适合的出口货物,局里就能想方设法帮你找到买家。

简单来说,外贸局自己本身就是最大的业务员。

为了请这一顿饭,张三明花了不少钱,提前购买了很多珍稀的野味。

可尴尬的是,除了海鲜和米饭外,这些岛国人对这些猫头鹰肉,白鹇肉,还有熊掌都不是特别感兴趣。

连带着,茅台也才只喝了一两口,反而更喜欢本地的海鲜和米酒,白米饭也吃了不少。

这一天,几十口鳗鱼塘也都已经开始放水,捕捞人员也全都到位。

可让张三明没想到的是,这个叫藤原的鳗鱼收购商,并没有直接把鳗鱼给运走。

而是从每个鳗鱼池取了不少水样,随即又在每个池塘里挑选几条鳗鱼到他们船上去做检疫检测。

张三明相当不解,随后便问了一个检疫人员:“你们这是要测试什么啊!”

技术人员回道:“根据要求,活鱼类的产品,是要经过检疫检验后才能出口的。”

听到这话后,张三明和张学金两人,猛地沁出一身冷汗,不由看向了当初帮他们牵头的那个业务员。

“林科长,当初咱们双方签订合同时,好像没说要检测这个吧。”

林升金皱眉道:“有啊,我那天还跟你强调过的,活鱼类出口,必须要符合进口方的检疫标准的,合同上面也写得一清二楚。”

张三明不信邪,第一时间拿出了合同,上面确实有写到一条。

【活鱼出口请参考《出口活鱼检验注意事项》.以对方进口标准为准。】

张三明黑着脸,合同那么厚,大家更关心的价格,谁会去注意这短短的三十多字啊。

再说,谈合作的那天,他喝了不少酒,哪里会记得林科长跟他说过啥话。

张学金也是满头大汗,其实,他老早就觉得从海外省那位专家那里购买的药物,可能存在问题。

不然,药效不可能那么快就立竿见影的。

见张三明额头一直在冒汗,林升金心中突然咯噔了下。

这单业务可是算他的,当初他拿到这单业务时,局里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

甚至还有人传言,只要这单做成了,他就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的局长最佳候选人。

林升金不禁问道:“张总,你怎么满头大汗,咱们这批鳗鱼应该没问题吧。”

张三明擦了擦汗:“肯定没问题,我这人比较怕热,一热的话,就是满头大汗。”

“你这是盗汗,体虚啊。”林升金笑笑道:“张总,咱们现在可是同一条船上的,您可千万别拖我下水啊。”

“不会,怎么可能呢。”

说实在的,张三明现在真的很想直接提桶跑路,因为直觉告诉他,这次的检测估计没法通过。

可他还是存了一丝侥幸。

也许海外省那位专家给他的是新药,对方检测不出来呢?

或许,

他们检测的,并不是药物残留之类啥的,而是检测其它东西。

他还就不信了,鳗鱼这么难养,李多鱼没往池塘里加料,都能通过检查,自己肯定也是没问题的。

然而,检测才刚刚开始,活鱼船上那些检测设备一直在不停报警,闪烁着红灯。

“氯霉素检测,不通过。”

“寄生虫检测,不通过。”

“沙门氏菌检测,不通过。”

“抗生素检测,不通过。”

有个穿着防护服的检疫人员说道:“兽用药物残留指数,严重超标,不符合收购条件。”

经过一整天的检测,除了新鲜度这一项检测外,剩下的检测几乎全军覆没了。

岛国的这位鳗鱼收购商,全程都黑着脸,拿着一大堆不合格的检验结果。

到了海欣鳗鱼厂后,就是噼里啪啦一顿大骂,看起来非常生气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