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最优解(1 / 2)大明:翻盘从崇祯迁都开始首页

多尔则的八旗兵,同样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善战彪悍之师。

生长在关外的女真人,刻苦耐劳,能骑善射,经过多尔则的组织编练,与明军作战几乎无役不胜。

即便是名将袁崇焕在战术上也是采取了凭借坚城固守的战略,用大炮暂时阻挡了八旗军的兵锋。

而这种战术,是无法磨练出像卫青、霍去病那样驰骋大漠建功的铁骑雄师的。

吴三桂献关的时候,大明朝已经灭亡,崇祯帝带着无尽的忧伤在煤山自缢。

此时与多尔则直接对抗的李自成的农民军。

那么农民军的战斗力又如何呢?

当时多尔则等高层贵族普遍认为,农民军的战斗力十分强悍,八旗并无十足的把握。

因为八旗曾三次围困北京城却没有攻克,而李自成一战就攻破了北京,可见此人的大智大勇和农民军的强大战斗力。

然而已经投降了多尔则的洪承畴,曾是李自成农民军的头号大敌,长期与农民军作战。

他告诉多尔则,李自成的农民军战斗力虽然比明军强,但不足与八旗匹敌。多尔则这才最终下定决心,率八旗精锐浩浩荡荡向中原逼近。

多尔则此次出征,采纳了洪承畴的建议,全部轻装简从,辎重在后,精兵在前,西经蓟州、密云等地直扑北京城,而不走山海关。

其实这对于多尔则来说,这才是最优解。

这样一来就会切断李自成的退路,把农民军堵在北京城。

所以不管吴三桂献不献关。

多尔则都会入关,李自成都会失败。

因此,吴三桂献关,让李自成得以从容退往陕西,保存了实力。

至于多尔则入主中原,则与吴三桂献关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是多尔则并不知道李自成的农民军会那么的不堪一击,所以在有了比借道蒙古直扑北京城更稳妥的山海关后,他就果断的走了山海关。

历史上,此时走喜峰口,多尔则面临的局面是面对严阵以待的、具备内线优势的闯军主力。

走山海关,则多尔则具备了自由选择战场和会战时机的巨大优势。

看李自成的行军路线就知道闯军去山海关的时候中间往密云走了一段,如果多尔则真的从喜峰口独自破口,那么李自成可以走密云路线。

比历史上去山海关提前三天到达战场准备迎击,多尔则需要比历史上晚两天到达,这五天时间的天差地别,可以决定两个民族的命运。

多尔则在之前已经五入中原,最远打到山东,攻陷济南,持续作战可以大半年望了。

但是不控制山海关的入关侵袭,等于和大本营是隔断的,战略目的就是劫掠。

大军后勤可以抢劫补给(想拿下中原就不能这么做),大半年可以,在关内纵横一年或许勉强可以,两年呢?

多尔则绝无把握断定不会被关门,不会被抄老家。

拿下山海关的意义不只是一个关口,关键是要扫清山海关内外的驻军,扫除所有后顾之忧,并建立直达中原的最便捷的通道,从山海关到沈阳这段是必须打通的。

甭管这些驻军的战斗力如何,但从战略上他们有着直取多尔则大本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