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五章,春耕详谈事,但求无遗漏(1 / 2)诸葛亮魂穿崇祯首页

一句我已有对策,着实把三位老成持重的辅臣吓得不轻。

这些事情就算是放在早年大明国力强盛时,也不好对付,怎么眼下皇上却信誓旦旦,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呢?

而且这时候他们才渐渐意识到一件事情。

那便是从前的皇上,都是垂询问策,请臣属出谋划策的。

但现在的天子,却比他们还有主意,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主意往往都是...对的。

眼下看皇上如此表象,几人也不敢多说什么。

诸葛亮也料到了三人会有此神态,当即解释道。

“诸事虽繁杂,却有便捷解决之道,明日早朝时,我自会在群臣面前再次垂询,届时再商议也无妨。古人云,农时不可误。今年更是如此,若是再晚些耕种,定然影响各地农民一年收成,朝廷出力辅助百姓耕种,实乃必然也。”

三人见皇上都已经这样说了,便把注意力放在手上的草稿上来。

同往日一样,此草稿亦是文风简洁,条理清晰之书。

三人稍微一看,便知道了皇上的想法。

这想法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于京营一方,由他们出人力,差遣士卒分批往京畿,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帮助百姓耕种,运水,并且按帮助面积奖励,与军功同论!

同样的,如果要实施这一策略,势必需要记录外出人员,辅助计算耕种面积,统计上报朝廷之文官辅助,否则虚报假报之事必然层出不穷。

这就涉及到了此草稿所述的另外一部分,那就是调集翰林院,国子监,各级御史,以及朝廷上下闲职之官吏,让识字之人跟随着大军,分批赶往各处进行收集记录之工作,也有考核奖赏。

双管齐下,自然能保证奖励不出错,百姓也能减轻压力之效果。

而李国普在看到这一草稿以后,脑海中便有一道惊雷炸响,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这倒不是因为这份草稿的工整而震撼,毕竟他已经看多次,而是因为另外一件事情。

他抬起头来,发觉身旁的其他两位辅臣也被震住了。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官吏身上。

此等草案,若是放在天启朝想要施行,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有魏忠贤在,再加上阉党贪墨,且党派中并无能统兵之人,他们能控制住京营的将士,不让他们作乱都谢天谢地了。

可是放在当下,情况就不一样了。

如今京营已被大换血,留下来的人尽皆受过筛选,且战战兢兢都不希望自己被淘汰,自然敢于用命。

况且辅助播种还算是军功,想来将士们也是愿意接受的。

而文官这一边,就更不必说了。

自从上一回皇上亲自审理各级奏章,无论户部,兵部,礼部,甚至是工部,他都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以后,绝大部分官吏都不敢再造次了。

试想一下,顶头上司比你还懂事情的流程,应做的事情,你还敢乱来吗?

“皇上他不会一开始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才清扫政局的吧?”

李国普的脑海中,又一念头一闪而过,随后又赶紧否决了去。

若真是如此,那这位少年也未免太可怕了些。

尽管心中震撼,然而深谙人心的李国普一眼便看出了各种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人!

最基础的便是将与官之见要配合行动,这就很考验指挥者的能力了。

要知道大明以文为重,对于武夫多为贬低。

偏偏武夫都是有脾气的,也对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颇为不屑。

平日里双方隔开还好,眼下居然要组合在一起行事,只怕又要生出无数事情来。

还有就是大明的士兵,平日里在百姓口中的风评就不算好。

在他们眼中,基本上同强盗土匪一流,也没什么区别。

眼下忽然要这么一批人帮助自己耕地,这心里不得担心死。

要知道这可是要命的事情,万一出了纰漏,粮食种不出来,这一年就白干了。

这时候诸葛亮也看到了三位大臣的迟疑,他也知道此事许多详细商议,当即说道。

“若有疑虑,但说无妨!李爱卿,你来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