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九十三章 今之奇书!钱学森平台!(2 / 2)重生09:合成系男神首页

“发射前30分钟,启动离塔程序”

一道道指令发出,周瑞则和身旁的孙老聊了起来。

他俩倒是一点不紧张。

孙老哈哈大笑:“好漂亮的技术,很有科学的美感。”

周瑞:“我在琉球的嘉手基地,用的也是这种圆形指挥大厅设计。”

孙老有些疑惑,想了想道:“嘉手基地?好像是一个美军空军基地的名字?”

周瑞咧了咧白牙:“对,就是那个,现在是我的了。”

孙老一愣,然后笑的更畅快了。

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每一样都很顺利,毕竟同款的“敬天一号”已经发射了十多回了,西昌基地的指挥团队,只需要适应一下新的工作环境罢了。

12:18分,火箭完成离塔。

12:36分,一切数据正常,燃料加注完毕。

12:37分,摆杆摆开火箭点火

巨大的胖五,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于爆炸性的白色水蒸气团中,一飞冲天。

观影台上,上百人有的戴上了墨镜,有的手搭凉棚,感受着整个大气都在震颤的威压。

“长五回”的发射,壮丽而平稳,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不知道这些国际专家里,有没有哪些会觉得可惜。

火箭脱离视线范围后,大家也就全神贯注的看大屏幕了,拟态指挥还在忠实的反馈着火箭的情况,包括多级分离、姿态调整、整流罩脱离,整个过场直观可见。

甚至载荷进入轨道后,徐徐展开,复杂的机械结构自行重组的画面,也栩栩如生。

仅仅这一手,甩掉全球航天不知道多少年。

各国专家沉默不语。

他们被惊到了

前天晚上周瑞的讲话浮现在耳边。

征服宇宙,是人类的天命。

那这天命的应照,会落在哪个文明身上呢?

又会落在哪个人身上呢?

地球近地轨道,这一年来格外热闹。

基本隔半个月时间,就会有人往轨道上添砖加瓦一番。

已经逐渐雄伟、大气的南天门平台,暂时不在这片天地,但是“轨道家族”,也迎来了新成员。

一个巨大的黑色立方体,被送到了轨道上。

它缓缓展开身形,变成了数个“榫卯”轨道单元,和“板砖”轨道连接件()

,然后立刻开始了重组。

机械智能之下,这些设备很成熟,在自己安装自己。

大概十五分钟后,“钱学森轨道科研平台”,正式亮相。

但它又和自己的前辈有所不同,根据拟态指挥和摄像头共同反馈出来的画面,“钱学森平台”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平面,而是一个上下双层结构,看上去像是一个有厚度的扁平长方体,类似“书本”一般。

机械之书。

这种设计,是因为科研需求,一些传感器不能随波逐流的,被太阳一遍一遍暴晒,也有一些设备需要电磁防护。

总的来说,这种“书本型”设计,使得钱学森平台拥有了“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层级区域。

另外,“钱学森平台”和通体黑色的南天门不同,其上表面是黑色太阳能,但底部却是白色涂装,彰显民用、开放、合作。

未来,这本厚厚的“机械之书”,还会逐渐扩大,最终像南天门一样,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对了,既然是科研性质的平台,自然要携带科研载荷,哪怕是第一次,也要有所彰显。

所有结构调整完成,数据反馈全部正常之后。

钱学森平台正中间,突然降下去一块“板砖”的面积,片刻后,升起了一个立体的玻璃罩子。

那是一个由特殊材料打造,能够防护部分电磁波的太空生态箱。

里面有着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水分,构建了一个微循环。

还有半颗切开了的东北大土豆子。

绝对精挑细选的那种。

既然要在太空搞科研了,那咱们就优先解决一下,全国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吧。

试试看能不能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