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1章 征服宇宙,是人类的天命(1 / 2)重生09:合成系男神首页

太一天工的车队中途分流,甘媛带领文职人员去了酒店,而周瑞则带着技术人员直接进入了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与观察团的“客人”相比,他在这的身份更接近于“主人”,所以更随性一点。

熟得很,甚至提前打了招呼,别整什么欢迎之类的麻烦事。

进了基地后,直接就钻进了三号发射井这样的机密空间里。

后天,承载“钱学森平台”第一次发射任务的,是航天局自己的“长征五号回”。

这枚火箭,也是“敬天一号”的原型,当时为了帮助太一天工尽快开展工作,航天局很大度的,将尚未公开的“长征五号”技术共享出来,才有了之后的突飞猛进。

否则一款完全自研的火箭,即便是周瑞搞也需要不少时间。

而之后,太一天工也投桃报李,协助航天局快速落实了“火箭回收”技术,甚至共享了“拟态指挥”这样的绝密技术。

堪称是“亲密无间”了。

最早“太一天工”成立的时候,组织上定下的目标,就是希望两边能成为左右两条腿,一起向前走。

目前来看,两条腿互相帮持,走的越来越稳,越来越快。

三号发射井内,昨天就已经开始垂直总装的“长五回”,已经有了雏形,这根火箭在航天局有个可爱的昵称,叫“胖五”。

得名于它视觉上更圆、更粗,感觉墩墩的。

但实际上它并不“矮粗”,反而是目前长征系列里最长的一根。

周瑞仰着头观望了片刻,心里冒出来一个想法:这不是一样的么.

“长五回”和“敬天一号”太像了不过他还没有不要脸到说别人抄他。

真要论起来,也是敬天一号雷同了长征五的外形。

这根火箭,也是单春元领衔主“打”的,处处都有着熟悉的味道。

只有涂装上略有不同,除了“中国航天”以外,还有小一号的“清空联盟”、“太一天工”标识。

跟随一起前来的单春元,很熟络的找到了这边的负责人,一个叫郎德兴的工程师,有着憨厚的圆鼻头,四十来岁的。

据说酒泉调过来的,之前和单春元已经一起工作了两个月。

“老郎,这是我们周总.你帮忙介绍一下情况。”

郎德兴很是振奋:“周总,幸会幸会,老单总提起您,念念不忘啊。”

单春元不乐意了:“别说不相干的,赶紧说正事!”

周瑞意外的看了一眼单春元,不知道这家伙背后编排自己什么。

单春元目不斜视,没吱声。

“周总,长五是目前长征系列里,载力最大,推力最强的型号”

郎德兴带着几人,里外里看了一遍,“太一天工”那是航天局的实在亲戚,没什么秘密可言。

并且眼前这位可是航天大佬,马上就是院士级的人物了,巴不得周瑞能指点两句。

转着圈瞧了瞧,没有太多问题,单春元监督,它的双胞胎“敬天一号”,单春元也就是弄了十几回吧。

这些成功经验,也让“胖五”比前世更早的进入实用阶段。

正准备上楼看看二子级的状况,背后又来了人,周瑞回头看去,一个熟悉的老者,正在几人的簇拥下走进来。

老人看到周瑞,立马笑眯眯道:“周总,好久不见。”

周瑞大步走了过去,爽朗道:“孙老,就知道您会来看发射井。”

去年饭桌上,孙嘉栋孙老就提过,想来见证“钱学森平台”的升空。

诚然,京北分别之后二人没再见过,但这份情谊却并未变化,钱老手稿是一份珍贵的馈赠,周瑞铭记在心。

孙老比去年更清瘦了一点,不过脚步依旧稳当,拍了拍周瑞的手背,抬头打量“胖五”的身姿。

“长五立项的时候,我还参与了论证,那时钱老都还在世,到今年刚好十年.”

孙老有一种,又快、又慢的感觉。

一回首已然完成,所以很快。

一回首自己已然老了,所以很慢。

好吧,其实自己早就老了即便十年前,也是70岁了。

周瑞说道:“我来给您介绍介绍这枚火箭的情况?”

孙老笑着道:“好呀,麻烦周总了”。

一旁的工程组组长郎德兴:那我走?

郎德兴看向单春元,投去求助的眼神。

单春元斜眼道:“咋了?你能懂得比他多?”

就这样,客人在给另一个客人介绍情况,正牌工程组只能在后面亦步亦趋。

“长五回”和“敬天一号”一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可以携带六枚榫卯以及配套的“板砖”、辅助设备,单次发射就可以构建128平米的轨道平台。

这个建设速度是很快的,无人化的便利,模块化的设计,稳定发射之下会和吹气球一样增加。

太一天工自己的南天门计划,至今已经发射十四回,排除掉中间至少有六回发射,是为了“夺舍计划”进行的,目前再轨平台面积已经达到“千平米”级别。

周瑞计划下个月开始,从面积扩张转为功能性改造。

而钱学森平台因为肩负科研任务,从初期就会搭载一些仪器设备,包括宇宙射线、天体观测、气象观测等许多功能。

它既是平台,也是铆接在一起的卫星,更是一块地基。

对比国际空间站,没有活人,科研的方式肯定会有很大不同,但也有自己的优势。

孙老浑浊的眼,望着洁白的火箭:“真好,真好啊.”

周瑞道:“我们去载荷中心看看吧,那边您会更惊喜.”

“走,同去同去。”

——————

周瑞在西昌基地里,给孙老充当导游的时候,西昌最好的五星级酒店内,也已经陆续抵达了世界各国的航天从业者。

主要是国家航天局这一级别的,以及极少数企业级参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