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元璋所说的陈兆先与刘基,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首先是刘基,朱元璋对刘基的态度,可以说已经不是秘密,即便是封爵,都只是一个诚意伯。
另外刘基与朱元启的关系,在他们眼中,可是不怎么好的。
之前刘基那可不是顶撞朱元启,而是真真正正的想要把朱元启从现有的位置上拉下来。
而朱元璋对刘基的态度,更是没有怎么掩饰,本以为会逐渐淡出朝堂,如今却是被委以重任。
只不过,在少数人眼中,以前刘基还存在能隐退的可能,现在,基本不会存在了。
监察部,听朱元璋说起来,权力确实很大,但恰恰正是因为权力大,反而会让自身进入险地。
监察部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成立,刘基要是不做出事来,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而若是去做出事情来,必定会得罪大明所有官员,包括地方之上,到时不说人人皆恨,起码大部分都是如此。
并且还会随时被绝大部分人盯着,一旦犯错,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一旦去做了,将来若是引起什么事来,刘基就是一个能够平息大部分人怨气的人,即便是将来隐退,都很难。
而至于陈兆先,朝堂上的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么一号人,主要是存在感太低了。
在这样一群武将当中,没有人会去记住一個边缘人物。
而如今却是接手廉军司这样一个部门,大部分人心中都很是好奇。
不过,廉军司毕竟与他们这些文臣无关,他们也仅仅是好奇一下罢了。
而在武将那边,一部分人是直接无所谓,一部分也是在想着这个陈兆先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虽说都是武将,但也不是人人都很熟悉的,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圈子。
而要说震惊的,无疑就是刘基与陈兆先两个当事人了。
刘基还好,思考得很快,这个职位,在刘基眼中就非常适合他。
至于危险,刘基反而不觉得,朱元璋与朱元启的性子,他比绝大部分人还要熟悉。
只要他能真正做事,做到公正,不犯大错,朱元璋与朱元启都能容得下他。
而另一边的陈兆先,就是彻底被震惊了,等缓过神来,更是一脸的坚决。
当初在应天之外,投靠朱元璋时,他便下定了决心,也立下誓言,陈家自他而起,永远忠于朱元璋。
如今,也是他履行诺言之时。
在朱元璋安排好这些之后,本以为今天的事就到这里了,然而朱元启却是站了出来。
朱元启的动作,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纷纷沉下心思,看向朱元启。
而朱元璋是心中不解的看向朱元启。
在他看来,事不是都已经完了吗?怎么还有事?
这时,朱元启的声音缓缓传出。
“禀皇兄,臣弟有事需向皇兄说明。”
朱元璋略微一愣,随即开口。
“弟你有事直接说就是了,不用问咱,尽管说来。”
朱元启看向朱元璋,笑了笑,随即严肃开口。
“皇兄,除了廉军司与监察部外,宣军司,同样应该加一加担子。
如今宣军司的重心,依旧在军营以及边军,尤其是新招募的军士中,接下来,臣弟建议,应当在府卫中,也要开始进行宣导。
同时,为防止宣军司的人与当地府卫牵连过深,每一年更换不同的人进入不同的府卫。
此法乃臣弟之子,淮王朱英所提,臣弟认为可行,特向皇兄说明。”
朱元启话音落下,朱元璋思考片刻,心中就已经是认同。
这一点,却是可以加强因为时间所造成的府卫思想的变化,在朱元璋看来很可行。
至于是朱英所提,朱元璋也是欣慰,朱英的本事以及本身的学习能力,他也是知道的。
朱元璋随即看向朝堂众人。
“咱弟提出的这点,朕认为可行,以后宣军司的重心,便将府卫也纳入其中。”
众人听后,尽皆应下。
宣军司加强府卫的宣导,对于他们来说,基本没有牵连,如今朱元璋与朱元启一同发话了,他们也只有同意了。
毕竟府卫是属于大都督府在管理,而朱元启就是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别人领头的提出的,他们瞎操心,就要出问题了。
朱元启对于这个结果,没有丝毫意外,只要大都督府每人反对,也不会有人反对。
随后,朱元启再次开口。
“皇兄,除了宣军司对府卫加强宣导之外,大都督府决议,每三年,将会对所有府卫进行轮换。
比如建宁府府卫,三年之后,这些府卫将调至淮安府,建宁府的府卫,再从其他地方调过来。
经过这一次的事情,大都督府由上至下,尽皆心惊,此举,也是为了更有效的防止府卫败坏。
此法,乃是臣弟之弟子,蓝玉所提,特向皇兄说明。”
朱元璋听后,随即开始沉思起来,府卫之间的调换,不是一个小事情。
在调换期间,就会形成一个空档期,而且依照大明如今的疆域,调换所需的时间,也会不少。
朱元璋这次没有去问群臣了,因为这事,就是大都督府负责的,与其他人,几乎没有关联。
不一会,朱元璋才随即开口。
“府卫调换,中间各府存在的空档无兵期间,若是有人进犯,该如何?
且每次调换,需要的时间,又是多久?”
朱元璋虽然对这个法子有些心动,但也不得不考虑这个调换的缺陷。
这两点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而朱元璋的心中,也是在吐槽着朱元启,这事他们私下先商量,之后就可以决定了,如今却是拿到朝会之上来说。
对于朱元启在朝会之上提出的,朱元璋都会尽力去满足,因为这关乎到朱元启这个明王的威严。
他若是拒绝,必然会降低朱元启的威严,这不是朱元璋想看见的。
而朱元启在朝会提出,朱元璋也是知道,朱元启想将这事做成,代表着朱元启的意愿。
朱元启看向朱元璋,很快也是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