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 火堆(2 / 2)大明总宪首页

“好,好,子升,咱们代西北灾民们送一送?”严嵩看了侧旁的徐阶。

徐阶没有多说,便跟在了严嵩身后。

<div class="contentadv"> 两位阁老亲自将这些商贾送出宫门。

出宫之后,这帮人都好似脚底生风了一般。

天街之上,随处可见意气风发的商贾。

“东湖,自上古以来,咱们经商之人,何时曾有今日风光?我本想我这辈子也便这样了,只能指望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中举入仕,光宗耀祖,谁成想咱们就这么赚着银子名利双收了,哈哈哈。”华麟祥大笑道。

“此言谬矣!大谬!咱们这是为天子办差,尽人臣之责!”言及至此,邹望还不忘时时朝西苑拱手:“西北灾民嗷嗷待哺,你我还是赶紧去办差,方能不负君父、百姓此等重托啊!”

被邹望训斥了几句之后,华麟祥也旋即收起了嬉皮笑脸的表情。

内阁虽然签了字,但那借据上写的清清楚楚,何时何地,粮秣运解至何处都写的清清楚楚。

这些商人也没有在天街逗留太久,当即便奔赴各地开始忙络了起来。

而天街远处两个稍显落寞背影正有些羡慕的盯着这帮商人。

“严阁老,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倒是真的有几分羡慕他们这帮商人了。”徐阶无奈的叹息道:“不必抛头露面,最后即便是出了天大的乱子,也是你我在台上顶着,他们只管大把的捞银子,便可名利双收。”

“子升终于明白这阁部的这把椅子不是这么好坐的了?”严嵩轻叹了口气,亦继续道:“子升啊,别看严世蕃、徐璠跟他们走得近,但只要你我一日在这个位置上,他们便不会将徐家、严家当成他们自己人。”

“收了这财帑权柄,君父也再不会如同往日那般信任你我了,现在你我才是真正的被架到火上烤了。”

语罢,严嵩便背着手,径自朝着值庐方向走去了。

所有的借据,全都是署的严嵩、徐阶的大名,盖的不是户部的官印就是内阁的印。

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司礼监的朱笔连动都没动一下。

既代表着权柄丢给了内阁,也意味着一旦出了岔子,也跟嘉靖没有一毛钱关系。

真正比肩相权的权柄变相收回外廷了,反倒是让严嵩愈发的如坐针毡了。

严家也好,徐家也罢,能有今日,终究是被权柄抬起来的。

高处不胜寒。

——

京师既有六部权枢,唱报馆又诞生于京师,京师也便成了这两京一十三省里,唱报馆最为密集的地方。

西北震灾、新法、内阁大借贷、灵台议事,这么多的大事堆到一起,这些唱报馆的生意想不好都不成。

京师的百姓这些日子只要稍有空闲便会聚到附近的唱报馆生怕错过了什么朝廷大事。

尤其是“灵台议事”这件事情,日日夜夜都被这些唱报先生们挂在嘴边。

“公是非于灵台,天下豪强同议之,古之德政莫过于此,昔日齐桓公创稷下学宫于临淄,遂有西秦东齐之霸业。”

唱报馆内一片默然。

片刻之后才有百姓小心翼翼的问道:“那个先生,啥东齐西齐?”

“那……诸葛亮,诸葛武侯,你可知晓?”

众人登时连连点头,《三国演义》的故事显然早已深入人心。

闻听诸葛武侯大名,众人顷刻之间连连钿头。

“知道知道。”

“为啥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你们知道不?”

“不知道。”

“就是因为那桓灵二帝那昏君,没听太学那帮先生的啊!”

“这个俺知道,那桓灵二帝是昏君!那这么说咱大明要过好日子了?”

“对!朝廷为了赈西北的灾,这才借了一千多万两银子!当年就是诸葛武侯跟太祖高皇帝都没在百姓身上花这么多银子啊!严阁老名臣,陛下圣明啊!”

唱报馆内顷刻之间叫好声响成一片。

只是众人在叫好之时,张居正却一步冲进了唱报馆中,一把将正在叫好的宁玦从唱报馆里给拖了出来。

“宁兄,你这几日怎么了?怎的就跟着唱和起严嵩来了?”

“不是,你等会,我茴香豆还没吃完呢。”宁玦随手端起盘子,朝着伙计喊了一声:“待会我给你把盘子送回来。”

直到到了大街上,张居正这才问道:“宁兄,那严嵩、徐阶二人挟灾自重,窃夺权柄,百姓不明白其中道理,你怎的也跟着夸上他严嵩了?!”

“因为那稿子就是我写的啊!我这还写了好几篇呢,你看这,我给你念念,邹东湖义赈灾民,遮风挡雨严相公,两袖清风徐阁老……”

张居正一把推开宁玦手中的书稿,不解道:“那你这是为什么啊?!”

“再不夸就夸不着了啊。”

“甚夸不着……”张居正闻言一怔:“为何夸不着?”

“朝廷就要征商税了,你猜先被课税的,是这些小商小贩,还是邹望那些巨商大贾?”

宁玦嚼着茴香豆看着张居正。

张居正蹙眉喃喃道“银子是内阁借的,商税要内阁来征……”

“宁兄……这是要往严家屁股底下塞柴火?!”</div class="con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