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祐帝?(lüè)允,在位二十五年而驾崩,享年四十五岁。
这时候的大邑商,人均寿命已经能达到五十来岁。因此,宗祐帝的逝世似乎来得太早了。
不过对于他本人而言,倒未必是件坏事:由于智力障碍,他一直活在生父攸喜、嗣父武庚甚至是弟弟攸侯雍的阴影之下;后来总算有了一个儿子?或,儿子却早早夭折。
无论如何,随着宗祐帝的去世,大邑商迎来了新一任帝君——虽然这位帝君比较特别,是一尊木雕像。
这正是商帝?或,而他的嗣太子、已经改名为?弘的攸弘,则坐在木雕像的旁边。之后的朝会以及帝室祭祀,也是这样把帝君请过来,由太子在一旁陪同;平时则供奉在亳(bó)攸城的宗庙里面。
至于宗祐帝的正妻繁(pó)娀(sōng),攸雍让人把她送去守陵,同时严加看管。
宗祐二十五年过完,就是祐乾元年;祐乾三年过完,就是乾庆元年。
祐乾年间,虽然总的来说大邑商还算风平浪静,不过也还是有几件大事,值得专门提及。
第一件大事,便是上尹攸雍与右尹牟(mù)颇、左尹繁(pó)呇(mèn)同时递上木简,请求辞官。
之前繁国舅发起叛乱,最终兵败被擒,这是宗祐二十二年的事情。
从那时候以来,人们便一直以为左尹之位是空缺着的。却没多少人留意到,每一道以宗祐帝名义而发出的诰(gào)令里面,仍然有着繁呇的副署。
从废除“十二臣僚”、政事皆决于上尹,直到近两年的敕立宗姓,被关押在奄阳地牢里的繁国舅,在看过诰令内容之后,都逐一签上他自己的名字。
之所以会出现这等奇景,是因为攸侯雍仍然遵守着宗祐元年就定下来的规矩——帝君的所有诰令,都必须取得三尹的一致副署才能算数。
在不少人看来,攸雍的做法纯属多此一举:既然繁呇是逆贼,为什么不干脆让宗祐帝废掉其左尹之位,而要弄出这样子的拐弯绕?
对于“规矩”这两个字,攸侯雍跟其他商族人的理解,互相有着很大的差别。攸雍讲的规矩,按照雷翰晨那个时空的说法,叫做“法统”或者“标准程序”。
宗祐元年,攸侯本人亲自修订大邑商的朝廷体制,然而只规定了三尹怎么产生,却没提到三尹的中途罢免问题。
因为攸雍觉得不需要——他已经和殷民八族达成共治的默契,三尹之中,只有左尹需要抽签,而那就让殷八族自己折腾呗。
谁知道,折腾来折腾去,竟然折腾出一个繁国舅。
这时候攸雍也有了重定氏名的打算,于是在生擒繁呇之后,不仅没有当场斩杀对方,而是留了一条活路,甚至让其在地牢里“办公”。
如今新帝君即位,这场荒诞剧,也是到了该散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