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4章 大结局(2 / 2)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首页

烟花都放完了,众人这才依依不舍的进屋吃饺子。

时不时的,就听见孩子们喊,他吃到钱了,他吃到枣了,大人们都满脸笑容的送上祝福话语,希望孩子们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刚吃完饺子,十二点的钟声就响起来了。

盛希平带头,给盛连成夫妻拜年,“爸、妈,过年好。爷爷、奶奶,过年好。”

儿孙满堂、阖家欢乐,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让盛连成夫妻高兴了。

老两口乐得嘴都合不上,脸上的皱纹似乎都深了许多,“好,好,都好,过年好。”

拜年,拿红包,不光孩子们有红包,作为新媳妇的林湘雪,也得到了一个大红包。

林湘雪刚开始不收,后来一听说是盛家的规矩,新媳妇、新姑爷第一年都有红包拿,她这才收下。

热热闹闹的团圆年,很快就过去,又到了要分开的时候。

年前因为盛希泰要结婚,盛希安他们都请了挺长时间假期,年后不能耽误,都要早早回去。

所以大年初二,各家领着孩子,辞别了父母兄嫂,踏上归程。

孩子们都没玩够,哭唧赖歪的不想走,尤其是吴鹏、吴皓两个,直接放赖,把盛云菲给气的不行。

这要是往常年,他们年后回来的,晚走几天倒也不要紧,毕竟公司是自家的,随便。

可今年这是在娘家过的年,不管咋地也得早点儿回首都,陪一陪公婆,不能让婆家人挑理啊。

于是,盛云菲跟吴毓丞俩,一人拖着一个,愣是把孩子拖走了。

盛连成夫妻俩站在大门口,看着孩子们各自上车离开,这心里就跟刀割的一样难受。

张淑珍没忍住落下泪来,“唉,你都说儿女出息了有本事,可一个个都留不到身边来,有什么用?

就热闹了这么几天,这都走了。”

上了岁数的人,最盼望的就是儿女能在跟前儿,可孩子们都有各自的前程,总不能为了爹妈,工作都不要了吧?

“你看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孩子们能回来过年,热闹这么多天,已经很好了。”

盛连成心里也难受,却还是打起精神来,安慰妻子。

“爷爷奶奶,要不然你俩别回林场了,就住松江河呗,有我们陪着,你俩也不孤单。”

()

盛欣玥盛欣琪两个一左一右的扶着爷爷奶奶往院里走,一边走一边说道。

“再过几年,我大哥二哥都该考学出去了,爷爷奶奶到时候不想他们么?”

盛连成夫妻对视了一眼,不由得有些动摇。

是啊,孙子孙女们也渐渐长大了,在他们身边还能呆几年啊?

现在不陪着,等以后孩子们考学出去,一年就只能见几回面了。

正月初三,盛希平夫妻领着孩子们回周家,又在周家热闹了一天。

之后,陈维国等人也从林场回来了,大家伙儿凑一起吃了顿饭,好一番热闹。

正月初七,高中开学,周青岚和盛新华回学校。

盛连成和张淑珍商议之后决定,暂时先在松江河住着,等五月了天气暖和,他们再回林场。

转眼间出了正月,小学和初中也快要开学了。

这个时候,盛希平接到了首都打过来的电话,陈秘书在电话里告诉盛希平,让他去首都上学。

盛希平要在那里,进行为期半年的封闭式培训学习。

家里人得知消息后,都挺惊讶,不明白上级领导为什么要让盛希平去那学习。

毕竟盛希平不是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人,他就是个私营厂子的老板,按理来说没那个资格。

不过,能去那里进修,绝对是非常光荣的事,很多机关干部级别不够,想去都没机会去。

“希平啊,到那儿可千万好好学习,别给咱老盛家丢人。

家里你放心,我和你妈都商议妥当了,我们夏天也不回林场,那点儿地谁爱种就种吧。

我们留下来,帮你照看着孩子们。”临行之前,盛连成殷殷叮嘱道。

就这样,盛希平带着父母的殷切期望,踏上了首都学习之旅。

九月份,盛希平以优异的成绩从那里毕业,接着又被安排到北大经济管理学院,全日制学习两年。

之前的学习,盛希平结识了许多政府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

而在北大学习期间,盛希平又认识了好多企业的管理层。

大家伙儿虽然学历有参差,但都是各行各业里面的精英,跟这些人相处下来,盛希平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盛希平一边在北大念书,一边跟吴毓丞他们商议着,要开辟新赛道,不能光指着进出口贸易,要逐步转做实体。

九四年初,腾跃贸易公司引进汽车生产技术,投资建厂,生产微型面包车。

这种车相比于轿车,内部空间更大,油耗还不高,不管是坐人还是拉货,都是极好的选择,性价比很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不少中小城市,都用这种微型面包车,作为载客的出租车使用。

天津大发、松花江中意、一汽佳宝,以及后来的五菱,都是这一时期活跃在人们的视线里。

主要是太高端的汽车,他们暂时还没那个技术,总得一步一步慢慢来。

九四年七月份,盛新华参加高考,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算是圆了这小子的当兵梦。

九月份,盛希泰的媳妇林湘雪,生下一个重七斤二两的男孩,取名盛新博。

九五年七月,盛希平从北大经济管理学院毕业。

此时的华阳木制品厂,已经在大连、烟台、连云港、南浔等地都建了分厂。

生产各类型板材、组合家具、实木家具、木质复合门门、实木复合地板、酒店及办公室用品等等。

华阳木制品厂,重新组合后,更名为华阳木业公司,盛希平出任总经理。

单城的宠物用品()

公司,也发展为好几家分厂,生产宠物玩具、用具、衣服、饰品、食品等很多种类。

基本上全都出口国外,每年创汇几千万。

曹城的泡桐棺椁,专为倭国定制,高中低档都有。

以其精美的制作,优惠的价格,占领了倭国大部分的市场,盈利颇丰。

九六年,盛新宇参加高考,成功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

九六年往后,各林业局木材采伐面积骤减,林业经营从采伐逐步转为营林抚育。

从九八年开始,国家试点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业局下属的一些林场,或是撤并,或是取消,工人买断工龄,另寻出路。

前川林场暂时还没有取消,不过大部分人,已经搬出来了。

不搬不行,人口越来越少,林场小学全数撤销,合并到一小二小。

为了孩子念书,很多人都搬到了松江河。

盛希平联合了郭守业、许世彦、刘玉江等人,在前川林场承包了大面积的山林,建了一处国际狩猎场和一处滑雪场。

然后将大碱场和林场住宅区,改造成为酒店群,依托长白山旅游开发优势,着力开发集冰雪旅游、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度假项目。

这时候的虎林园,面积也比之前扩大了好几倍,园区内拥有上百只不同年龄的东北虎。

并且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保护、科研、饲养、繁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虎林园、狩猎场、滑雪场,互为依托、相互扶持、共同发展,逐步发展为长白山地区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九九年七月,盛欣玥盛欣琪俩丫头也参加了高考。

果然如盛希平和陈瑞卿当年所说,这俩丫头都报了同一个城市的学校。

最后,俩丫头一个考上了北外,一个考上了北师大。

就在俩丫头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之后没多久,李大娘因病故去。

李大娘岁数不小了,后面几年基本上就干不动什么,家里另外请的保姆照顾她。

盛希平按照当初跟李大娘约定好的,将李大娘的遗体送回李家洼大队,跟她的老伴儿李大爷合葬。

盛欣玥和盛欣琪去首都念书,盛连成老两口不放心,正好盛家在首都有房子,老两口干脆就跟着去了首都。

盛连成七十岁了,张淑珍六十七,俩人体格都杠杠滴,啥毛病没有。

盛希平不放心,特地安排了人,照顾他们。

俩闺女都考上大学,周青岚教书也实在是教够了。

索性把工作辞了,跟着盛希平一起管理公司,俩人首都、东北来回跑。

某一年,新闻媒体上报道了我国第一艘航母正式下水。

盛希平笑着跟父母说,那艘航母,就是当初他从毛子那儿换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