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黑暗腐败到这个程度,你身为皇帝,又作为父亲就没有责任?
不过,显然耀宗帝在这方面也早有准备。
眼看民怒难平,耀宗帝又颁布罪己诏,自省其过,昭告万民。
罪己诏言辞恳切,悔不当初,可算是皇朝史上罪己诏的集大成者。
然而,这份“情真”的罪己诏,唯独没有“意切”。
什么意思?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子们堕落到此般田地,那这“上梁”还正不正呢?
人们想知道的是这些。
偏偏这份罪己诏丝毫未提及此事。
于是,聚集在朝明街前的百姓们不愿离去。
眼见如此,耀宗帝便又开始了装聋作哑。
但这次,这一招注定不管用。
……
“臣刑部给事中,宫外请柬……”
之所以在宫外请柬,是因为现在皇宫由御林六军守卫,连只鸟都飞不进去。
“皇室恶行昭昭,罪孽积重难返。陛下若有怜民之心,当引咎禅位!”
此人刑部给事中,此前叫什么名字无人知晓,但今日冒死进言必当于青史留名。
御林六军以冒犯圣上,大不敬罪名将其当场斩首。
这是破例的一记狠招。
没有走朝廷的司法程序便直接将人斩了,不合理不合规,但够狠!
如此狠招,往往能起到十分有效的震慑作用。
但耀宗帝这次错了。
他低估了文武百官的骨气,更低估了青史留名对于这些文人的吸引力。
“臣刑部左给事中,宫外请柬,恳请陛下禅位……”
斩!
“臣御史台御史,冒死进言,恳请陛下禅位……”
斩!
“臣吏部给事中……”
斩!
“臣工部员外郎……”
斩!
耀宗帝宫前连斩五人,但进言非但不止,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寻常百姓哪里见过此等阵仗。
平常只以为那些文武百官就是在衙门喝喝茶,上朝也不过是议议事,了不起了对骂两句。
轻松加愉快便把这朝廷俸禄赚到手。
今日一见,才明白,一句话说不对那可是真是要被砍头的!
朝廷百官像是吃错了药一般,大有越挫越勇之势。
而百姓们见了血也开始红了眼,民怨更加沸腾。
眼见朝明街前的“小型流血事件”就要演变成大型民变。
一个人出现在了朝明街前,暂时稳住了局势。
此人一袭红色僧衣,犹如脚踩红莲,明明是出家人打扮,却有道不明的妩媚。
她正是***!
“皇兄,你该禅位了……”
***没有进宫,而是和百姓们站在了一起。
耀宗帝不能再装聋作哑了,因为他知道若是这个时候他再不现身,有了***带领的百姓是真的能发起一场民变来推翻自己统治的。
耀宗帝从皇宫内走出,仅此一人,便令在场的不论是文武百官还是百姓纷纷低下了头。
这便是真正的帝王!
“国不可一日无君,朕禅位了,何人继承皇位?”
与之前昭告天下的罪己诏态度完全不同,此时的耀宗帝依然霸气侧漏,直接逼问众人,皇子都被废了,可还有人能继承这皇位?
所有人低头不语,在场的唯有一人敢抬头与耀宗帝对视。
此人便是***。
因为她对于那皇位同样有野心!
但,这一次,她不会犯上次的错误。
秋狩局后她被幽禁,满朝文武无人替其说话。
因为她的野心朝廷内人尽皆知。
这在读书人看来同样是大逆不道,因此无人支持她。
但这次……
***身后站着一人,此人是周密。
周密身后站着一人,此人是陈天。
陈天身边站着一少年,此少年书童打扮。
长孙认得这个少年,他夜闯文苑街的那晚,陪伴刘新彦读书的便是这个书童。
***牵过少年的手,冲着耀宗帝说道:“这是你当年遗落在外的九皇子……”
耀宗帝只是看了一眼便明白,他必然是自己的皇子。
因为***……(此处有内情,留待以后有机会细述)
耀宗帝没有多言,转身回宫。
***明白,这代表她赢了。
她牵着书童的手向皇宫走去。
书童在一片“恭迎新君”,“吾皇万万岁”的欢呼声中,抬起头,天真地看向***。
“姨,当初把我交给老爷后,你去哪里了?”
书童与***早就相识,甚至早过刘新彦,语气中透露的亲昵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是更正了书童的称呼。
“以后叫我姑姑,称刘新彦为刘师。”
书童“哦”了一声。
书童不明白为何本是“姨”的她变成了“姑姑”,也不明白为何本是“老爷”的他变为了“刘师”。
但在***和刘新彦看来,这才算是“拨乱反正”。
刘新彦从始至终都未将他视作书童,而是当学生对待:
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因为当年刘新彦从***手中接过书童时便明白。
他将是皇朝未来的主人!
***回答:
“我啊,去忙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书童又问:
“那刘师去哪里了?”
***回答:
“他啊,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何事?
以身入局,胜天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