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朱元璋:你小子真是个人才(1 / 2)大明:开局鱼贩,认朱元璋干爹首页

朱元璋深知,一个王朝,很难做到真正完美的上令下达。

政令颁布的时候都是很好的,但是具体执行起来就变了味道

大部分时候,都是上令下不达。

不是地方官员的能力有问题。

而是在执行过程中涉及到诸多利益问题,很难彻底解决。

例如之前说过的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直接导致富商们没有了高利贷的收入,他们又怎么肯愿意呢?

富商、乡绅与地方官员联合起来进行抵制,从中破坏,阳奉阴违。

变法必然失败。

从外部的镇压是毫无效果的。

这些人不会自己出面反对,而是在背后煽动百姓。

即使朝廷痛下杀手,杀完这些出头的百姓,又能怎么样?

只是傀儡罢了。

这一批没了还会有下一批。

最后苦的还是无辜百姓。

朝廷在明,这些利益集团在暗。

朝廷甚至不得而知是谁在从中阻挠。

太多人假意支持,实则在暗处横加阻止。

每次朝廷有新的政令发出,地方乡绅们总是表示支持。

朝廷想拿他们开刀都没办法。

但如果像马兆说的这般。

培养一个得力的人,掌控了这个处于暗中和朝廷较劲的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在朱元璋面前,便直接从暗处摆到明处了。

他们的风吹草动都会及时被朝廷得知。

需要这个利益集团如何配合,只要交代出去便行。

一旦有什么政令,也就不存在上令下不达了。

这个利益集团将为自己所用。

政令下达,底下的暗流涌动也尽在朝廷掌握之中。

朱元璋越想越精妙。

马兆又说道:“贪官很少有蠢官,那些蠢的贪官,早就被洪武爷杀完了。

剩下还活着的贪官,一定是即为厉害的。

贪的同时,还能做出政绩,让朝廷挑不出毛病。

这样的贪官真要实心办起事来,有的是办法让政令完美的实行。

当然,那些不会做事的蠢官,就不用留了,直接杀掉。”

朱元璋愣了一下,马兆看着敦厚,实则杀伐果断,也有狠辣的一面。

不过朱元璋的情绪掩饰的很好,根本无法察觉。

马兆接着说道:“和那些迂腐的清流不同,他们没有那么讲原则。

不仅八面玲珑,而且手段颇多。

地方上的士绅,富商,官员都在同一个利益集团之内。

贪官之所以能贪,一定不是单打独斗。

与地方士绅、富商都有关系。

贪官为了能贪,会十分用心的维护和士绅、富商的关系。

让他们为自己所用。

就像后世,官面上做不到的事,放在黑面上,往往就能轻易解决。

官面掣肘太多,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师出有名。

太多手段不能用,什么都要一板一眼。

太他妈麻烦。”

马兆说的有些累了,顿了顿。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马兆提出的思路绝妙。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若能真的成功,大明朝便真的在自己掌握之中了。

朱元璋对权利极致渴望,所以才会日日不得休息。

不过即使事事过问,朱元璋依然觉得不放心。

总觉得每日批阅奏折两百余封,仍然有自己控制不到的地方。

朱元璋疑心太重,从不相信官员。

对于官员奏折上上报的问题,时不时会派锦衣卫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