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建康城内我为王(2 / 2)夫子霸宋首页

府衙居于北城,南城有秦淮河自东向西穿城而过。

东西门之间,就是行政跟民居之间的界线,可以作为主商业街来发展。

西水门之外,直面白鹭洲,大江跟秦淮河在西门不远处合股。

以东西门之间的大街,作为高档的商业街。

以秦淮河两岸,作为工商业街,秦淮河南岸作为居民区。

这样大致的划分一下,行政、居住、商业,就可以有序的展开了。

大致将自己的谋划说了出来,让李易安现场画图,看了看大概的图纸,杨博算是比较满意的。

“少安,莫府山下的壮丁,有不少是建康府居民,是否先安置他们?”

听到小夫子杨少安满嘴都是拓展街道,新建民居的话语。

李易安有些皱眉,建康府的人员只是逃难走了,并不是死绝了。

强据一城之地,在哪也是说不过去的。

“建康府城垣太小,之后需要扩建,待扩建之后,再安置他们就好。”

无视建康府原有的居民,杨博也是有原因的。

一旦涉及到了拆迁,古今就没有心平气和的。

想要规划建康府城,如今是最好的时机,至于说莫府山下的壮丁,他岂能不知底细?

从壮丁到女眷,几千建康府的人还是有的。

壮丁正在拣选之中,女眷也算是被看押在了莫府山下。

原物奉还,在杨博这边是不可能的。

生产资料的二次分配,比军管的作用还大。

如今的建康府周边,杨博只能视其为无主之地。

不然搞原物奉还,缺少人手不说,现有的人力,也很难拧成一股绳。

“少安,府城周边,许多田地都是寺产,你不会是也要一并收拢吧?”

望着城头身着锦袄,面容冷肃的杨博杨少安,李易安的心里有些战栗。

如此做事,只怕杨少安的权建康府也干不长的。

“如你所愿。”

建康府城,乃是周边大邑,在城墙之上扫视周边,寺庙的金顶,至少十数个。

如今的寺庙也是肥肉一块,田产无数还无须纳税,挣钱之后四下放贷,那日子过的可谓完美。

杨博要趁机搞二次分配,怎么可能放过这些寺产?

“官庄也在此列?”

寺产、官庄之上有弊政,这对李易安来说,也不是什么隐秘之事。

诟病寺产的政论,自前唐就有,佃农投效官绅,官绅投效佛寺,这也是由来已久的规矩。

其中利弊,李易安虽说不清楚,但知道里面肯定有利益的分配。

最直接的原因,无非避税而已。

官绅、地主、佛寺、佃农,一起组成了一个圈子,逃避理应上缴朝廷的赋税。

在家里,无论是父辈,还是之前的赵知府,都有过此类的言语。

但对此等事务,他们也都是讳莫如深。

如今杨少安还要再趟这潭浑水,李易安觉得有些不智。

“健康城内我为王!”

走上几步,杨博到了李易安身前,轻轻说了这么一句,代表自己态度的话。

李易安是见多识广的,有些建议发自本心。

杨博不忍拂了她的一片好心,将自己的态度直接说了出来。

说完之后,杨博继续站在城头扫视整个府城,根基就在此处。

想要有实力高声说话,除了李成、董平之流,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是综合实力,单有金银是不够的。

渠道、金银、粮食、兵源,这些整合在一起,才叫做经济实力。

只有金银,那只是经济能力,是没有实力可言的。

从宋至清,白银大势是只进不出的,实力不成,只是因为没有将经济能力,整合成经济实力。

“少安,变法无下场的……”

望着意气风发的杨少安,李易安为之心折,也为之担忧。

无论是庆历新政还是王相公的变法,结果都不甚如人意。

再远就是商鞅了,车裂而死,变法新政无下场,这也是官场的共识。

但一代代的有识之士,都要去变法,都想要革除旧弊,可这事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想到因为变法牵扯出的所谓元祐一党,李易安再次战栗。

面前的这位杨夫子,可比王相公要沉鸷的多。

灭金贼、杀杜充,这位可不是什么仁善君子。

现在口出‘建康城内我为王’,更是将他的跋扈说的清楚明白。

只怕杨夫子的变法,自己不会变商鞅,对立面的那些人多半是要变商鞅的。

压杀杜充,可能就是杨少安的示威之举。

“呵呵……

无下场才更有意思。

多活上一段时日,且看杨夫子无下场,还是那些文臣士大夫无下场。”

说笑着,杨博也露出了森森白牙,想要青史留名,是需要代价的。

如请客吃饭一般,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如今建康府城周边的人正在付出代价,或许官绅们失了利益。

但莫府山的流民多半不会吃亏的。

杨博也很清楚一点,传统的文臣士大夫,多数不会跟自己同一战壕的。

这就需要他在建康府做出一些变化,拉拢一批属于自己的文臣士大夫。

“果真有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可惜我生的早了。”

落寞的看了一眼英气勃发的杨少安,李易安真心有些折服了。

若是能跟随这样一个人,叱咤风云,即便无下场也是极美的。

“土地造册、官吏的筛选,要同步进行。

建康府所属的各处州县,也要尽快纳入管辖。

该如何行文,我不清楚,你去办理。

征集一下吏员,还是有必要的。”

想到人手问题,杨博的气势一颓,许多事说说还行。

真要做起来,就是雄关漫道了。

一步步行进的规划,杨博这边是清楚的。

但怎么推进,是要具体的人员的。

十八万流民,以及宗弼部的壮丁、女眷,还有建康府周边的义军、乱匪。

真正的吏员、文人占比,是非常小的。

没有稳健的基础,单单自己在城头高呼独自为王,那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小朝廷的赵苟爷,三言两语就能让他大好的头颅挂高竿。

可培养自己的势力,就要办学。

怎么去办学,杨博这边还没有很好的由头。

生硬的拣选孩童办学,只怕小朝廷那边会立刻叫停的。

望着脚下的根基之地,杨博挠了挠头。

想做一个有实力,可以高声说话的狗官,目前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