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信誊写完毕,赵鼎才拿起韩世忠的劄子。
大略的看完之后,与自己信中所写没有太大的谬误,就合上了劄子。
开口唤来御史台的杂役,将封好的书信递给杂役,送去驿站传送。
他这才拿起劄子,施施然走向了政事堂。
“赵中丞,可是为了杜充之死?”
所谓御史台、政事堂、枢密院,不过是温州州治的户曹衙门。
也就是正堂边上的一个小院,两步路,赵鼎就进了所谓的政事堂。
进屋之后,宰相吕颐浩起身相迎,也不做遮掩,直接就是开门见山的提问。
“杨少安肆意妄为,虐杀了杜公美,此次内引,问其斩刑如何?”
接过吕颐浩的话头,赵鼎也做了试探,无论是御史台、政事堂还是枢密院。
如今想杀他赵鼎贤婿的应该不少,与其让他们做坏人,不如让他这个老泰山来做。
“元镇,斩刑还是过了。
你是御史中丞,言事不可如此激烈。
杨少安此人虽说有些肆意妄为,但其才博大,是将来国朝的柱石人物。
因为一个叛将遭了斩刑,伤了国之大才,岂非我等执政之罪过?
我意斥责一下便罢,杜充死前,他不过一白衣进士。”
为了以示亲近,吕颐浩喊了赵鼎的表字。
如今算是执政间的私下交流,喊表字,亲近一些。
对于主战的吕颐浩来说,建康需要骁将坐镇。
韩世忠就是这样的骁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但与骁将相比,帅才更好不过。
杨博杨少安,无论年岁、才学如何,能率众歼灭宗弼部,就是帅才。
自金宋合力灭辽,还没有人可以全歼金贼一军。
更何况是金贼的东路主力,纵横南北的存在。
四皇子金兀术的铁浮屠,可是威震寰宇的强军。
此役之中,全歼威震寰宇的铁浮屠,就战果而论。
杨少安是帅才,那是毋庸置疑的。
“吕相公,功是功、过是过,弑杀宰执,那就该是死罪难逃。”
吕颐浩的遮掩还是不够,大事当前总要有个红脸白面。
自家贤婿对于朝廷而言,小了点说,是维稳两淮跟江南的柱石,大一点说就是国之柱石。
两淮不定,杨少安是杀不得的,在这方面政事堂跟枢密院,必然会有共识。
若自己这个白脸唱的不红不白,事情或许会多有转折。
赵鼎不着急,将自己的理由娓娓道来。
“宰执?
杜公美算是哪门子的宰执?
建康陷落,圣上跨海,归降金贼,作为罪魁的杜公美,安敢居宰执之位?
无论是东西二府,还是枢密院,都没有杜充杜公美这号人物。
不提他降金之事,也就一去职的官绅。
去职的官绅因降金问罪,建康府有这等职权。
再者,大战在即,将帅们总要杀贼祭旗。
杜充乃降金老贼,用来祭旗,也算振奋军心之举。
杨少安权知建康,还有江东制置使的职权,可以全权处置的。
诸位以为呢?”
不管是三省还是政事堂,亦或是东西二府,无非是宰相的附庸。
吕颐浩开口,在不违背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众人也不想硬顶。
吕颐浩虽说有识才之能,但心胸并不宽广,脾气也跟李伯纪差不多,是个跋扈的。
不是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政事堂众人,也不想得罪他。
有了他的定性,杜充基本不算是正经的文臣士大夫了,杀了也就杀了。
经过了初始的震惊,堂上诸人也就有了认知。
无非杜充已死,口诛笔伐只是后续,该如何做,还是要看事情的进展。
此时宰相吕颐浩要保杨少安,硬顶,反而给杨少安逃生的机会。
如今局面,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观望。
心里有了对策,政事堂所属执政,也就各自垂首,算是同意了宰相吕颐浩的说法。
扫视一眼政事堂所属的诸位执政,吕颐浩目含威严。
杨少安在建康,是行在的藩篱,轻易不可去职。
原因也很简单,目前的大宋朝廷,没人有杨少安一样的战绩。
如果张浚、韩世忠、刘光世,还有另一个张俊。
此四人有任何一人,立下大破金贼的大功,杨少安的地位都不会那么重要。
目前对朝廷而言,能彪炳史册的大捷,无非张俊的明州大捷。
彼时行在近在咫尺,怎么胜的,赢的又是谁,众执政心里洞若观火。
但凡武将们顶事,也不用他一个当朝宰相,在政事堂开小会为杨少安辩驳。
“刑不上大夫,不杀读书人,这是太祖遗训。
那石碑所刻,流传近百年,靖康之中已经得到验证。
文臣乃我大宋立朝之本。
杜公美就是再不堪,也不是杨少安区区一弱冠进士可以处置的。
如今他敢处置杜公美,以后是不是就敢效仿霍光啊?”
吕颐浩要开小会定调子,赵鼎自然不会让他如愿。
回护贤婿,并不一定是要说好话的,有时候激奋之言,作用或许更大一些。
“元镇此言就过了。
如元镇所说,杨少安不过一区区弱冠进士。
在朝堂之下,就是我等子侄辈的小娃娃。
年轻气盛,在座诸位哪个没有过?
效仿霍光,元镇,此话不可再言。
去将枢密院诸位请来,杜公美之事牵扯甚大,还是要说一下的。”
御史中丞赵鼎紧追不放,让吕颐浩有些不快。
赵鼎算是当今圣上信重之臣,一力要杀杨少安,到了内殿奏事。
圣上未必不会听从赵鼎之议,折了杨少安,东南半壁就无有宁时了。
与吕颐浩想的差不多,枢密院那边对于杨少安也是极为推崇的。
枢密院主管军务,张浚的枢相那是挂职,借杨少安之功,挤走张浚。
也是枢密院上下的共识,一个不能主持枢密院日常的枢相,那就是个摆设而已。
政事堂与枢密院达成一致,吕颐浩瞥了一眼赵鼎,也不再多说什么。
二比一,即便御史台有弹劾之职,那也只是言官,真正做事的还是政事堂与枢密院。
十余人的执政团队请旨内引奏事,早有准备的赵苟爷内殿接见。
一番唇枪舌剑之后,赵鼎带着御史中丞权江东宣抚使的帽子,准备去建康查探杜充之死的详情。
一切都在各人的预料之中,赵鼎此番北上,除了查杜充之死,更重要的责任是确定行在的下一步驻跸之地。
想着择婿的赵鼎,正在筹备北上。
他眼中的贤婿,却在建康的朱雀门前,将上官悟踩的弯腰塌背。
“贼厮鸟,杨夫子让你半月之前下了建康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