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许庆参加科举文考(1 / 2)从赘婿开始加词条首页

时间一晃而过,科举县试的日子来了。

分两天进行,第一天文考,第二天武考。

各镇各村有意参加科举的人,有些人已经提前来到了长治县城,本来就不大的长治县城更显得拥挤。

泾水河畔。

榆树林。

小木屋。

王芸天还没亮就起来了,做好了早饭,并且,做了一些干粮,放进了一个竹篮里,里面还有笔墨纸砚这些东西,这是许庆带去考场用的东西。

她叫许庆、王春娥和张成起来。

四人一起吃了早饭。

吃完后,王芸又仔细检查了一下竹篮,看看有没有遗漏什么东西,这才放进马车里。

张成驾了马车,载着许庆和王春娥,往长治县城行去。

一路上。

看见了一些大户人家搭建的粥棚,流民们端着碗,排着长长的队伍,没有碗就用大片一点的叶子当成碗。

可能是因为朝廷科举的吉日来了,长治县衙门觉得每天饿死几十个流民不太好看,号召县城里的大户人家给流民们施点粥,让这两天不要饿死人。

大户人家搭建了粥棚,意思一下,算是响应了衙门的号召。

其中,蔡家的粥棚,搭建的最大,煮的粥也比其他大户人家的稍微浓稠一点,这可能不是因为蔡家的善心比其他家多,估计只是为了面子。

此外,还看见许多背着书箱、手提刀剑的人,很奇怪的画风。

像书生,又不完全是书生。

说是武者,也不完全是武者...

这也没办法,大景朝科举要的是文武全才,有志于参加科举的人,只得文武兼修。

“驾。”

张成架着马车并没有直接去衙门考场,而是先来到了蔡家,因为蔡媛熙跟许庆说好了,她要跟着许庆陪考。

等了不多时,蔡媛熙的马车出来了。

许庆从自家的马车跳出来,熟练地钻进了蔡媛熙的马车里,这就要参加考试了,放松一下心情也好...

两架马车一前一后,来到了长治县的衙门。

这里早已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马车、有牛车、有驴车,拉了一些粪便,味儿有点大,当然大多数人都是背着书篓走路而来。

几十个衙役维持秩序,时不时喝斥大骂。

许家的马车和蔡家的马车,没法靠近了,只得远远地在一个墙角停下,等待文考开场。

衙门口一个看门的衙役悄悄走过来,来到蔡媛熙的马车旁,轻声道,“蔡小姐和许公子,县尊大人吩咐小的给你们说一声,今个儿的衙门是科举场地,为了避嫌,他不方便请你们进衙门里喝茶。”

马车里的蔡媛熙和许庆说不了话,玉盘应声道,“我家小姐知道了,你忙去吧。”

衙役应“是”,便是离开了,重新回到衙门口看门。

等了大概半个时辰左右,随着“当当当”三声锣响,衙门的考场打开了大门。

考生们开始准备入场。

衙役们检查考生们的书篓,查的很严,从头摸到脚,每一寸都要捏一下,鞋子也得脱了检查,带来的馒头、烙饼这些干粮,也得拿刀切成小块,防止里面夹带了纸条小抄。

过了快一个时辰,才轮到许庆这里,检查他竹篮的衙役,只是揭开上面盖着的布看了一眼,就放他进去了。

许庆提着竹篮进去了,瞧见一个个小隔间,用简陋的木板隔开,俗称“考号”。

考号,有好有坏。

不影响做题的考号,就算好的了。

运气差的人,分到靠近厕所的“臭号”,在里面呆一天,熏得够呛,哪有心情做题。

还有,碰到漏雨的“雨号”,浑身湿透,试卷都糊了,只能欲哭无泪,等明年再来吧,好在今天天气晴朗,倒是不用担心漏雨。

“运气不错...”

许庆寻到了自己的考号,就在衙门的正堂里面,当然,也可能不是运气。

县试的主考官就是县尊,坐在主位上,左右则是县丞和教谕,三人悠闲地喝茶。

见许庆进来,县尊微不可察地颔首示意了一下。

许庆连忙行了一礼,便是走进了自己的考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