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犯抓捕回来后,东厂连夜开始审问。
这些被抓之人虽然心中恐惧,但是面上依然一副刚正不屈。
而且,这一次涉及了这么多人,这些被抓之人认为外面一定会有人想办法救他们出去。
心中不由又有些轻松。
而外界也确实如诏狱中被抓之人所预料的那般,开始紧急串联商量救助之事。
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像之前那般嚣张了。
只是短暂的发了一通牢骚后,便安静下来。
显然经过之前的一番试探,已然明了当今这位皇帝可不是什么爱惜名声顾全大局的主。
既然来硬的不行,那就只能试试来顺的。
不管怎么样先把人捞出来再说。
于是这些人商议一番后,就连夜去找朝中大臣,希望通过朝中大臣们去向皇帝陛下求情。
当然并不是两手空空的去了,各自都备上了一份厚礼。
各部侍郎、尚书以及御使,还有内阁诸位阁老,都收到了一份厚礼。
面对送上门的礼物,这些人自然不会拒之门外,而是欣然笑纳了。
至于他们委托的帮助求情之事,也都答应了下来。
无论如何,对他们而言这都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罢了。
况且,皇帝如此肆无忌惮的抓人,也是打了他们士大夫这个集团的脸面。
身为士大夫集团中的一员,而且还是混到了高位的一员,若是他们不表现一下,也不合适。
只是,当皇帝展现出了他强硬的一面后,这些朝中大臣也不想在这个关口继续触怒皇帝。
于是,奏折中的内容就委婉了许多。
第二日上午,朱由检就收到了很多给昨日被抓之人求情的奏折。
对于这些,朱由检自然是不予理会。
皇帝一怒,伏尸百万!
若是皇帝第一次出刀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那朕的威严何在?
或许按照这些人的去做能够收获士大夫们的一片赞誉,但是朱由检对于这些毫不在意。
收拾了这帮人不仅能立威,或许还能收获一波意外之财呢。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至于士大夫们给予的廉价的赞誉,又不能当饭吃。
“大伴,去拟一道给孙传庭任命三边总督的旨意,然后尽快拿去给内阁和六科走完流程,你亲自去办,要尽快。”
朱由检吩咐道。
该谈的内容昨日朱由检已经与孙传庭聊过了。
眼看距离匪寇聚集扯旗造反的时间越来越近,而且从京师到陕西还有一大段路程要走。
朱由检自然希望孙传庭能够早日上路。
王承恩领旨而去。
而孙传庭在没有接到正式圣旨之前,也只能干等着。
虽然昨日已经获得了皇帝的认可,但是正式的任命也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
皇帝发出来的圣旨若是没有得到内阁与六科的认同并且签名盖章,那就只能算是中旨。
不能算是真正的能够让所有人都认可的圣旨。
若是孙传庭只是接了皇帝的中旨,那么即使到了陕西,当地的大小文武官员们也可以堂而皇之的不接受孙传庭的领导。
这么多天了,皇帝发出了第一道圣旨,内阁的诸位大臣自然是很重视。
但是看到圣旨中的具体内容后,内阁诸位大臣却是感到很不舒服。
但是当着王承恩的面,不好直接说什么。
只是略微犹豫,便在圣旨上签名盖印。
实际上,皇帝的这次任命是有些不符合朝堂历来的规矩的。
按照明朝历来的规矩,凡是涉及三品及以上的大臣任命都需要经过廷推这个流程。
所谓廷推,就是由朝堂中内阁成员、六部尚书和侍郎、都御史、九卿等高级大臣一致推举出几位候选人。
然后将推举出来的两个或者三个候选人呈递给皇帝。
再由皇帝从这两三位候选人中圈一位作为最终人选。
但是,这一次皇帝任命的三边总督,可是正二品的职位,按理来说自然是需要先经过大臣们廷推推举出人选给皇帝圈定的。
但是这次这么重要的职位,皇帝竟然绕过了廷推,直接确定了人选。
这是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
皇帝的这种行为侵犯了文官集团的人事权,按理说内阁大臣们应该向皇帝对此事提出抗议的。
但是谁让现在的内阁成员都是阉党呢。
本就是一帮靠着巴结依附魏忠贤上位的人,有多少底气敢与皇帝硬刚?
本就不是什么心气高傲的刚正之人,做到内阁大臣已经是文官的顶峰了。
犯不着为了此事与皇帝闹不愉快,不然皇帝一个不愉快就给他们罢官了,多不划算。
而且,内阁这一关过了还有六科那一关。
两关都过了,这份圣旨才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