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向前,用清脆地语气说道:“这便是臣所作的诗词。”
话音刚落地,只见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卷轴,随着卷轴缓缓摊开,面两行清秀的字迹写道:
“历乱茅堂草树深,隐居踪迹杳难寻。”
“只应独自携琴去,小答松篁太古音。”
“虽然这首诗代表了臣有归隐之心,但在这秦明结盟之际,面对日益猖獗的北元势力,如果有朝一日,臣有幸能够战场的话定当也会为国捐躯!”
本以为他这话说完,朱元璋会很高兴,表扬他的爱国之心。
但朱元璋却有些无语。
他只是让他做一首关于隐居为题眼的诗词罢了,并没有打算升到国家政治层面。但不得不说,祝枝山这首诗词也颇有风格,读完眼前便出现曲径幽深的感觉。
他的诗词赢得了底下群臣的祝贺,但祝枝山的那段热血澎湃的语句却让他的表现大打折扣。
敢情在群臣和朱元璋眼里,你祝枝山首先出来打头阵的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空有一副爱国之心却无战场的机会?这不是啪啪打大明的脸吗?一想到这,大家伙都有些无语。
朱元璋有些不悦,但没有表现在脸,他还是勉励道:
“枝山的诗词还是很不错的,但朕觉得还是差点意思,特别是你刚才那番发自肺腑的话让朕觉得跟你这首隐居诗词颇不搭边,但志向可嘉,我很是欣慰。
为了勉励你,朕赏你千金作为奖励!”
祝枝山感觉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颇有欲哭无泪的感觉。他转头环视一番面露尴尬的群臣,朝后退去。
见祝枝山退下,文徽明一步作两步前奏道:“陛下不用担心,臣已经想出了诗词,定然能让皇和诸位大臣满意!”
还没等文徽明说出自己的诗词,对祝枝山表现颇为不满的常遇春厉声提醒道:“要做诗词就好好做诗词,别整些有的没的,没人愿意在这大庭广众听你们在这抒发志向,注意现在的场合!”
祝枝山知道常遇春说的就是自己,脸很是尴尬,于是急忙解释道:
“臣刚才所作的诗词绝不是为了表达志向而作,而是真切紧扣隐居二字所作!”
常遇春撇了他一眼,给了他一个自己体会的眼神,随后不再搭理他。
文徽明继续说道:“臣认为隐居二字并不难,这便是臣所做的诗词。”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他洋洋洒洒将自己的诗词声情并茂地读了出来,本以为能够得到大明群臣的赞美,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刘伯温、李善长等人听闻他的诗句后,脸差点都要吓白了。都说读书人傲气,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很显然,文徽明还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他看着面露难色的群臣,心里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这样工整对齐的诗句,且诗句里句句都体现出了一位在官场失意,对朝廷失望的官人形象。可见文徽明的文采并不输于祝枝山,甚至还比他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