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六五章 突袭而至的家电价格战(1 / 2)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首页

与赵平商量好调整PBH定位的事情,后续的实际调整,还有很多琐碎的事情。

启航公司的股权调整最为简单,但也要通知第三方的沪海股东,并且走相关的复杂审批程序。外资股东的股权转让,手续比内资股权的变更要麻烦太多了。

沪海的股东,其实对这个股权调整是有点小意见的。

毕竟原本启航是三方合资公司,里面有灯塔股东,在外界说起来,比香江股东要牛逼一些,只是这种小意见也只能私下议论议论罢了,根本就无法拿到台面上,也没人敢有意的设置障碍进行阻挠。

至于PBH内地公司不仅内部人员要调整,与外部的很多合作关系也要调整。原本许多内地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关于半导体设备的技术合作协议,都是与PBH签订的,现在全部要变更协议,重新与英豪来签订。

杂七杂八要调整的很多,没有几个月半年是没有办法完全调整完毕的,好在这些琐碎不需要陈兵自己再去亲自操心,有管理团队的人会去一项项办好。

陈兵在英豪内部成立设备研发的同时,也很低调的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就是材料研发部。

设备研发与材料研发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设备研发基本不涉及太多的理论研究,而且设备研发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往往相关研发目的性都比较的明确。

但材料研发不同,材料研发要基础的多,很多的时候,做材料研发就是不停的进行各种尝试,每一个成功实验的背后,其实是几千、几万次的试错。

这种试错的沉没成本是极高的,甚至可以说,材料的研发进展,是与资金投入的决心,密切相关的。

半导体涉及的材料非常多,许多的最基础材料研发,材料性能测试,其实并不适合放在英豪的内部,这些相关的工作,都会被分解,委托给英豪的研究院,以及那些合作的科研院所。

在这些材料的基础研发阶段,英豪的材料研究部,更多的是在执行项目管理工作,向外划拨资金,而等到这些材料性能上确实有了新发现,可以尝试进行产品化的时候,后续的产品化工作,才会由这个材料研发部去亲自参与。

表面上看,英豪成立的设备研究部与材料研究部,只是英豪半导体事业部下属的研发部门,但在陈兵的定位之中,这两个部门的重要性却是极高的,是陈兵用来引导内地半导体上游产业发展的真正核心部门。

内地的财政对半导体上游的投资在萎缩,而这一块的投入缺口,其实是在由陈兵默默补上的,其中设备研发部掌控了英豪在内地,向设备研发领域进行投资的预算,而材料研发部,掌控了向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投资预算。

这些预算的资金来源,并不是英豪半导体事业部的资金,而全部是从陈兵这里拿到的特批预算,是从游戏、计算机等业务的盈利中,直接划拨出来的。

对于这两个研发部的日常研发,陈兵倒不会多插手,但对于这两个部门对资金管理,却是直接被陈兵掌控在了手中。

陈兵与内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打交道的次数很多,加上前世积累的经验,其实对科研领域的许多问题,都心中有数。

因此英豪的这些研究资金,都是用技术采购的名义在下发,每一笔钱的用途都是要十分明确的,这与之前陈兵向那些院校进行的大笔捐助是完全不同的。

内地现在下游的半导体制造业还不成规模,其实只有英豪的几家工厂在充当骨干,英豪之外,内地暂时还没有规模足够的半导体制造工厂。

下游半导体制造的需求规模不够,上游的设备和材料,想要形成产业链,就非常困难了,再加上内地现在很多基础的工业能力也还不够。

陈兵也就只能压下推动内地半导体上游产业化的心思,先用技术采购的方式,通过这两个设备研究部和材料研究部,维持着内地在半导体上游的研发体系。

有了这两个研究部作为引领者,陈兵就可以很系统性的引导内地在半导体上游的技术体系,进行持续的运作,也就不需要陈兵再过多的介入那些与内地科研院所的合作细节。

一番内部的架构调整完毕,陈兵的关注重点,又回到了内地的家电市场上来,内地的第一次家电大战,马上就要全面开战了。

而且这次家电大战,还是由英豪充分准备之后,主动发起的,战役的目标就是,对再次杀回内地市场的霓虹家电,进行全面的阻击。

之前,陈兵阴了霓虹彩电厂商一把,一度把霓虹彩电赶出了内地市场,那还是在两年前的1984年。但那个时候,英豪还没有其他家电业务,双方的冲突只在彩电领域,这一次,英豪却主动将战火,引到了其他的家电产品上。

家电的种类很多,但常说的大家电,其实只有四种: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

内地的家电市场兴起,也是逐步发展的,四种家电需求的爆发是有很明显先后顺序的,第一个真正兴起的是电视机,之后才是洗衣机、冰箱、空调的兴起。

现在还是1986年年中,电视机已经开始出现了第一波的消费升级,开始从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过渡,而洗衣机、冰箱的需求也已经开始了快速兴起,至于空调现在还是真正的奢侈品,大规模进入家庭市场,其实是要到90年代之后的事情。

不过上一次,并不是英豪真的在市场上,光明正大的击败了霓虹的彩电,而是陈兵利用英豪的彩电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诱导内地停止了对霓虹彩电的进口而已。

时隔两年,内地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电的流通经营权下放了,这些霓虹的彩电,借助这个机会,卷土重来,再一次进入了内地市场。

历史上,霓虹家电进入内地市场,并一度占据了极大优势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阻碍的,因为内地没有哪家厂商的产品,能够对霓虹的进口家电,进行替代,自然就让霓虹的家电厂商在内地市场上,可以为所欲为。

但这一世有了陈兵。英豪已经全面布局了家电产业,当然不会再让霓虹的家电产业,再像历史上一样,任意的纵横驰骋,跑马圈地。

这一次,陈兵就不准备再搞什么取巧的招式了,就是准备在市场上,与霓虹的家电,打一场正面的家电大战,彻底压制住霓虹的家电品牌。

陈兵采用的手法,也是最简单最传统的价格战和宣传战。

上次陈兵与王安时交流之后,就开始全面的布置。

英豪与霓虹的家电产品,都是此时比较高端的产品,销售也都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一番市场统计下来,王安时最终选择了三十个大城市,作为与霓虹家电作战的战场。其他城市虽然也有一些高端产品的销售,但销量不够大,并不需要专门去进行什么部署。

家电产品的价格战,从来都是在零售市场上进行的,正面的战场就在各城市的家电销售渠道终端。

内地这个时候的家电销售渠道,其实相当混乱的。

在明面面上,内地的家电销售渠道,都是掌握在那些国营的零售企业手中,但在灰色地带,却同时有大量的家电产品在被交易炒作。

所谓“对缝”,就是那个时代,内地最流行的一种赚取暴利的方式,而家电又是这种“对缝”交易的主要标的之一。

甚至华为的老任之所以创立了华为,其实就是在搞这种交易过程中,上当受骗之后,被迫辞职下海,才有了后来的华为。

陈兵要在这个时候,去发动所谓的价格战,首先要面对的其实并不是霓虹厂商,而是内地的零售渠道商,如果英豪不能让这些渠道商听指挥,是根本没有办法实现既定目标的。

英豪的出厂价降了,但市场上的零售价如果不跟着降,那英豪的降价根本就冲击不到霓虹的厂商,英豪让出来的利润,也会被这些零售商,毫不客气的分食掉。

这几个月的准备期,王安时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专程带着手下的团队和当地办事处的负责人,挨个城市去与那些国营家电渠道进行了谈判。

谈判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一条,英豪家电产品的零售价,要由英豪来进行决定,可以随时进行零售价的迅速调整,而英豪也同样会保证渠道的利益,每台英豪家电的销售利润,都提前进行了价差锁定。

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时候,是流通渠道比家电厂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如果是一般的家电厂商,去与这些渠道商进行谈判,可能根本就没有人会搭理。

但英豪此时在内地的家电市场中,可绝对不是什么一般的厂商,甚至可以被称为内地当前家电产业唯一的巨头厂商。

这三十个城市,本来就是英豪的家电产品,主要的销售市场。那些销售渠道,之前就在大量的销售英豪的产品,并依赖英豪的家电产品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英豪的产品在内地一直是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从这个角度,英豪的产品与纯国产的家电产品,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区别,也使得这些销售渠道极愿意经销英豪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