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挣钱竟然如此简单吗?(1 / 2)大明:朱元璋竟问我要不要当皇帝首页

足足说了小半个时辰,朱棣才大致弄明白朱杞搞的这个钱庄,对天下产生的影响有多大了!

他惊叹道:“九弟真的太有才了。”

看着椅子还在沉思的九弟,朱标有些得意,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照顾的九弟,完全没让人失望啊。

朱棣那边还在不断点头,看着朱杞,就好像看见什么宝贝一样。

“大哥,你说九弟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想出来的东西就这么不一样呢!”

“呵呵,我怎么知道,九弟从小在宫里长大,教他的太傅就是教我的那个宋濂,按宋太傅的原话说,九弟是:‘思维敏捷优于人’。”

“可能是他年轻,头脑活跃,正好时间也多,肯苦心钻研的结果吧。”

“哎呀呀,不得了不得了,咱哥几个十六岁在干嘛?还在到处打仗呢吧。啧,那时候要是有老九,说不定咱们老早就有大明了,都把达子灭光了都!”

朱标深以为然,在他看来,朱杞的才华,远不止这些。可得找个机会,让父皇也给他找点事情做,给自己分分担子!

“嗯...你说的没错,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哎,九弟,要不就算了,让那些富商掏钱的事儿,以后再说吧。”

朱杞那边考虑了半天,听到朱标喊他,抬起头来,笑道。

“大哥,那个事情暂时是没什么办法,但是我这里有另外一个事情,可以为官府筹集资金。”

朱标眼前一亮,知道朱杞说话不会无的放矢!兴奋的问道。

“什么办法?说说看。”

“大明境内的官驿,没有战事的时候,许多不是闲置的吗,我想可以把它作为民用。”

“民用?”

朱标有些迟疑。

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实行了“驿传合一”的制度。

驿的任务包罗万象,既负责国家公文书信的传递,又传达紧急军事情报。

还兼管接送官员、平息内乱、追捕罪犯、灾区慰抚和押送犯人等各种事务,有时还管理贡品运输和其他小件物品的运输。

可以说是大明朝廷的机要之所。

“九弟,这不合适吧,这官驿,可不比民驿,重要无比,与民混用,恐有泄漏机密之危!”

朱杞淡淡笑道:“可是大哥,现在除了一些朝廷文书,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机密要官驿代为传达啊。”

“诚然,官驿的确重要,但是闲着的官驿也可以给他们找点事做嘛,不然让他们白吃朝廷的俸禄吗。大哥,你且先听听我的办法。”

行,既然九弟说有办法,那先听一听,或许真的可行呢。

不知不觉中,朱标已经把朱杞的建议抬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本来以为自己已经足够重视朱杞了,但是朱杞给他的惊喜,实在是太多,接二连三,根本不断。

连他自己都没发现,朱杞只要说他有想法,他的潜意识里就认为这办法有极大概率可行!

“那你先说一说。”

“嗯,我的想法是这样。我国境内不是现有很多官驿和民驿吗,虽然民驿也多,但是涉及许多机关之地根本无法通达,这样导致了国民消息闭塞,南北书信往来不便!”

“更有许多民驿,无法承担驿站的职责。若是以官驿来传达民间书信,则安全性以及时间,都要优于民驿很多。”

“我们可以给驿站增添一个专门传送民间书信的地方,设人手每月定时往返两个驿站之间,传达书信,若有加急信件,则让寄信之人多付钱财即可。”

“嗯...你说的,倒也可行!但是以多少钱寄一封信为好呢?”

“两个铜板即可!”

“两个铜板?!”

朱棣和朱标都愣住了,官驿何其重要,你两个铜板就能让他们送信件!?胡闹呢嘛这不是。

朱杞知道他们为何惊讶!摆了摆手。

“二位哥哥且听我说,倘若一里百人之中,有五人需要寄信件,那么一月往返一趟就是十个铜板!十个铜板足够了!”

“且这是最少的数字,要知道有了这样稳定快速的通道,无论是寄家书,寄特产,寄衣物,都不需要主人家亲自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