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以前咋没发现您是这样的(1 / 2)大明:朱元璋竟问我要不要当皇帝首页

位能有这个奇思妙想?别开玩笑了,要说带兵打仗,他刘伯温不擅长,不得不服。

但要论才谋,他刘伯温正儿八经进士出身,熟读经典,整个朝堂要说有人在他之者!他刘伯温真的不服谁。

现如今朝廷的制度,说好听点,叫沿用元庭制度,监管天下,说不好听的就是什么都不懂,照搬人家的。

突然改了一套制度,分工还这么详细!刘伯温不信这是位弄出来的!

须知这可是千古流传的丞相制度!汉唐何其强盛,元庭何其威风!然,均无一帝更改过这个策略!

今天居然被位一人修改了!打死他刘伯温也不信!

可这一套理论的利益既得者!便是皇权!谁改的?

难道是百官之中出了叛徒?是谁呢?是谁有如此才能呢?

李善长?刘伯温向地的han国公望去!

难道这是李善长想致仕,故意联合位演了一出戏?

不像啊,这老小子站在旁边现在还浑身发抖呢!

莫非,是哪位高人指点?

刘伯温狐疑的看向朱元璋,却发现朱元璋也似笑非笑的盯着他!

心中一咯噔,知道丞相一废,他再难以独善其身。

只得站出来:“皇英明,此内阁制度,总揽朝纲,处理政务的速度大大加快,且集思广益,利于天下黎明百姓,微臣以为,应当即刻执行!”

眼见朝堂之的隐身人都出来说话了,各机关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看不出来任何可以反驳的希望!

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怕是皇一开始,就已经把这个事情安排的清清楚楚,他们连一丝反驳的理由都找不出来!

开玩笑,这是朱杞从后世带过来的政策,经过数百年王朝的验证,确实是可行之策!

更何况这本来就是朱家人自己提出来的,他朱元璋的后代,万历皇帝,三十年不朝,可大权还是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这是数百年的精华所在!不是这些大臣几分钟就能找到纰漏的!

即便再不满意这内阁制度!他们也无话可说,只能齐齐山呼。

“吾皇英明!”

“退朝吧!”

群臣走出奉天殿,一路垂头丧气。没希望了啊,以后再也没有可能出现“千古一相”这么风光的好名声了啊。

刘伯温最后一个走出大殿,看到百官这种反应,也只能微微摇头,以后大家就只能彻底沦为位的工具人了。

...

回御书房的路,朱元璋心情大为舒畅!

“哈哈哈哈,标儿,这样一来,就再也不会出现胡惟庸一人,把持朝政,天天跟咱蹬鼻子脸的情况了。”

“是啊,九弟这个政策,彻底将权力集中在了父皇手中!再也不会出现权相、权臣了啊。”

“你说咱今天推行了这个政策,以后都按这个来,那就不存在春秋管仲,汉朝萧何了!咱是不是也能成为‘千古一帝了’?”

“嗯...”

朱标点头称是!

确实如此,以后所有有利于民的政策,就全是父皇首肯推行的。百姓传唱的,自然是父皇的名声了。

“你说老九这个脑子怎么长的?以前咋没发现他的才能呢?难道是咱去给他过了个生辰,他开窍了?”

朱标心底翻了个白眼,刚刚自吹“千古一帝”,现在又说九弟受您影响!您可真能往自己脸贴金。

“咳咳,想是九弟用功读书,加年纪轻轻,思想跳跃,才会突然有此妙想罢。”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好了,这个事情结束了,他这两天也跟着出了不少注意,咱也要好好谢谢他。让毛骧去通知他,今天晚去他那里用膳!奥对了,去叫你娘,咱也好久没有一起吃饭了。”

嗯?

您没事儿吧父皇...

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

什么叫跟着出了很多主意,明明大部分时间都是你在问,他在解释好不好,至于吗!承认自己不如儿子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