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遵化(二合一)(1 / 2)抗明首页

众人皆面色凝重,比起他们私下预计的出征时间,孙承宗今天的态度很明显是要提前进攻时间。

只不过赵文并不在意,因为阿敏正在疯狂加固永平四城城防的消息就算是一个小兵也知道。

虽说明军当前的战略目标并不是快速攻下永平四城,但是考虑到在政治上的影响和皇上的安全感。

他们又必须做出大军威压永平四城,要一口气把清军赶出去的姿态。

对于一部分朝廷上的官员来说,仗打输打赢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做出的战略安排必须让崇祯帝感觉到安全感。

两个部门做出来的战略构想已经非常逆天,得不到前线将领,尤其是孙承宗的认可了。

皇上是个不懂军事的,要是他们做出来的不切实际的战略都不能得到皇上的认可,那他们还坐在这个位子上做什么呢?

而且,明军经过了休养生息,现在已经初步恢复了实力,各军军心和士气都可用。

这样强大的力量不用来收复失地,简直是对孙承宗这样心系大明的统帅的侮辱!

既然已经做好了准备,那就没有什么好继续犹豫的:

“各军的情况我都看了,军心和士气都可用,收复永平四城必须提上日程。”

“阿敏镶蓝旗其中一支主力目前正在滦州城,而滦州城的城防在四城之中是最差的那一座。”

“若想收复永平四城,则必须先拿下桥头堡滦州城。”

赵文觉得孙承宗的思路很清晰,既然目前这个阶段的明军的战斗力是最强的,那么没有必要把锐气用在高城厚墙之下。

如果能够先拿下滦州,那么将极大地提升明军的士气,打击清军镶蓝旗防守永平四城的信心。

“但是,若是只进攻滦州,阿敏势必不会分兵前来救援。”

“可若是分兵同时进攻呢?”

“一部从东出征,攻滦州;一部从西出发,攻遵化。”

“使阿敏首尾不能相顾,而我们再在必经之地设下伏军,既可以在野战之中击败清军,也能消耗阿敏的防守力量。”

“再怎么高厚的城墙,没有人防守,那也只是花架子罢了,更何况,为了这一次的出征,老夫特地征调了一批红衣大炮。专门用来攻城。”

“阿敏的部队所持火器的不多,而四城之上的大炮无论是射程还是火力都比不上红衣大炮。”

赵文听之后若有所思,红衣大炮的威名自己可是听说了不少,奴酋努尔哈赤就正是死在了红衣大炮的手上。

作为这个时代里在东亚出现的火力最强大的火炮,赵文正是心向神往,但是无论是徐光启给的铸炮技术还是自己搜刮到的工匠。

没有一个人拥有铸造红衣大炮的经验,那么自然,北洋军就缺乏了相关的重火力。

而在位于座首的孙承宗却把目光投向了赵文并说道:

“北洋军所拥有的火器数量在整个大明也是首屈一指,攻遵化,你有没有信心。”

赵文迎上了孙承宗的目光:

“末将定不辱命!”

北洋军和陕军将担任西线主攻遵化的任务,而东线的主攻部队,自然是京营,关宁军和宣大兵。

孙承宗上任以来,可不仅仅只是研究了要如何收复永平四城,同时配合袁可立在大清的腹地捅出一个大口子出来。

他整顿了京营,汰裁老弱,精简机构,把京营精壮能战的士兵组成一军,负责收复永平四城,而剩下的老弱,都用来负责后勤和城防。

而且他还横扫了开在京营里的所有赌坊,郭晓又因此大亏一笔。

至少在孙承宗的任期之内,京营再也不是京师附近最大的赌窝了。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朝中有不少勋贵纷纷弹劾孙承宗,崇祯帝收到了不少的折子要求罢免孙承宗。

但是这仗还没开打呢,朝中就有人要求更换主帅,这不是开玩笑呢嘛?

崇祯帝和东林党清流都坚决反对了这一类的声音,因为孙承宗也是东林党的大佬,拿到了总督大帅的职位。

东林党人自然是想要保住这一位大佬的。

对于朝堂之上的纷纷扰扰,赵文自然是略有耳闻,但是现在孙承宗都已经开始准备收复永平四城了,那么看来皇上自然是不会更换主帅了。

“东线老夫将亲自指挥,至于西线的主帅嘛,我看杨总兵还是更适合一些,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想来也是稳妥的。”

赵文看着眼前的有些不知所措的甘肃总兵杨嘉谟,向他使了个颜色,于是杨嘉谟行了一个军礼:

“末将谢大帅栽培,一定不辱使命!”

孙承宗摸了摸胡子,想了想又继续补充道:

“北洋军的火炮众多,你们要好好利用这一项优势,我调拨二十门红衣大炮给你们,既然是收复遵化,那就给我打漂亮一些。”

“诺!”

这下子,赵文算是感受到了孙承宗对于收复遵化的强烈决心。

北洋军两万人,陕军三万人,总兵力高达五万人,还是老将杨嘉谟任主帅,军中火炮众多,还有红衣大炮二十门。

就这,这怎么输啊?

飞龙骑脸都赢了。

对于捏软柿子的仗,赵文自然是心向神往。

而随后的讨论之中,大家也是确定了具体的出征时间。

二月二十号。

而北洋军和陕军的出征时间要更加提前一些,得提前五日到达遵化城下准备攻城。

根据赵文和杨嘉谟所估计,遵化城内的守军最多也不会超过两万人。

而己方可以选择的攻城方式众多,赵文和杨嘉谟也敲定了如何进攻。

由北洋军炮军营操刀红衣大炮,轰击城墙,城内守军必然不敢轻易还击,等到把城墙轰倒塌之后,便由陕军和北洋军一个步军营一同攻入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