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去想,朱由检也知道,这些流民肯定是从其他地方逃难过来的,既然大名府都有这么多的流民,那山东难道没有吗?
杨肇基道:“不瞒东家,山东也有流民,只是没有河北河南严重而已......”说着,他顿了顿,然后道:“山东地方官府,有定点给灾民设置有粥棚,倒也能够勉强让流民们解决温饱。”
“唉!”
朱由检叹息一声,然后道:“掌柜的,依你之见,这些流民当如何处理更妥?”
“他们这样到处游荡,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东家英明!”
杨肇基微微点头,然后他才道:“这些流民,或是家乡遭遇灾荒,或者遇到兵戈,不得不离乡背井。”
“嗯!”
朱由检微微点头,杨肇基道:“恕老朽直言,想短时间想解决流民问题,恐怕不易......”说着,他长叹一声,没再说话,这让朱由检有些不解,追问道:“可有什么好办法?”
从北京出来,各州各府都有流民。
这么多的百姓四处流浪,这样长久下去,对社会安定会是极大的隐患,这恐怕也是历史上明朝到了崇祯年间,即便朱由检再怎么勤勉政务,但最终还是难逃灭国厄运原因之一。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让这些流民回返家乡,百姓就得回家去种地,这样朝廷也才能省心。
杨肇基想了想,看向朱由检,道:“除非......除非......除非......”他一直除非除非,朱由检都有些急了,当即说道:“掌柜的有话直说,不必有什么顾忌。”
“谢东家!”
杨肇基顿了一下,当即道:“除非免去他们此前欠下朝廷的赋税,然后再减免他们未来一到两年的赋税......”说着,他停顿了一下看向朱由检。
这些百姓当初离开家乡,或许是逼不得已,因为这些年朝廷的赋税越来越重,虽然有绝大多数的流民,是因为灾害导致他们流离失所,但是也有一部分,他们其实是被沉重的税负,给逼得逃离家乡。
“得让他们觉得,回家就有出路!”
杨肇基说着,叹息一声,然后道:“要不然,他们恐怕宁愿死在外面,也不愿意回乡。”
“有很多流民,他们离开家乡已有多年,但是朝廷的赋税,却是经年累月的记在账上的,等这些百姓重新回到家乡,地方官府就会去催收拖欠的赋税......”说着,杨肇基叹息道:“他们到处流浪,本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现在让他们从哪里找钱交税?”
闻言,朱由检沉默了。
杨肇基的话,很有道理。
明末的灾祸,可不是才开始的,其实在万历晚期,就已经开始了,有些流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中间还经历了天启朝七年时间。
很多百姓,离家少说也得有三五年。
如果现在把他们全部赶回原籍,当地的官府,肯定立马找他们要钱要粮,这事儿也不能埋怨官府,因为百姓不交,朝廷要找他们要。
但是——
大明王朝现在内忧外患,需要银子的地方太多了,如果只是减免这些灾民的赋税,其他地方的百姓,恐怕就会觉得不公平。
如果全国统一减免,朝廷还怎么运行?
这事儿,得想个万全之策。
但是——
这些流民,必须尽早让他们返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