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说不开海禁,大明百姓就会被欺负?”
“朱公子有所不知,我们沿海的百姓,虽说不得出海贸易,但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总得下海捕鱼才有活路,而现在海上海盗倭寇越来越猖獗了,抢了就跑,毫无办法,而这些海盗倭寇中,除了东瀛倭寇还有不少我们自己沿海居民落草为寇,鄙人自己的观点就是开了海禁,有序的组织贸易,打击走私之风,平定海盗之患,平倭寇之乱,才能真正的让大明百姓不被坏人欺负。”
朱见深喝了一口茶,缓缓的说:“倭寇,海盗,走私,现在这是江浙福建广东一带沿海的情况,而这个情况现在导致的结果是这一带的富人越来越富,而真正靠海生活的渔民百姓任人鱼肉,阮掌柜,我稍微总结了一下,是不是这么个情况。”
朱见深这个富人越来越富的话意有所指,阮璧也点了点头,没想到这位朱公子看着年纪小,但是总结的很到位。
阮璧继续说:“鄙人当年被倭寇劫掠到东瀛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把我们当人看,虽然东瀛表面上是大明的朝贡国,但是除了明面上,他们暗地里可不尊重大明,更是莫名其妙的痛恨大明人,当时有东瀛的贵族来挑选要买奴隶,要不是我们瘦弱,可能就被买走了,那东瀛贵族还会说大明话,看到我们就没理由的骂,并且说痛恨我们拥有这么广袤肥沃的土地,大明人都该死。”
“而且这种痛恨在东瀛非常盛行,从此事我便知道,与东瀛这些国家要让他们尊重我们,只有打服他们一个途径,不足以待之以礼。”
朱见深可以看得出来,阮璧对东瀛人是带着一种恨意的,但他所见所闻,真实性很高,特地编的话编不成这样。
“阮掌柜,我再问一下,你觉得为什么沿海的老百姓不少落草为寇,做了海盗?”
“走海路能发财,我们那边的村里都流传着这句话,虽然风险高,但是走海路出去衣锦还乡也不少,我是吃了亏回来后才知道我们这些自己组织出海的纯属傻子,他们真正出海的都是靠着大商行,反而以海盗身份掩人耳目,这样才能赚到钱,谁都想发财,谁二十来岁的时候愿意打一辈子鱼还得被倭寇劫掠欺辱。”
朱见深大致询问了一些,言谈中也能了解一下阮璧的为人。
“夫子,你和阮掌柜是怎么认识的?”
“臣曾巡抚山西,太行山匪患之时,民怨积攒,时年阮掌柜不过二十出头的少年郎,攒了些家底便响应号召帮着我等赈灾,耗费了不少的钱银,但是便算是认识了。”
阮璧慌忙躬身:“没曾想这点小事就劳烦于先生记了这么久,当年仰慕于先生之风采,读书少也不会说话便没说上几句话,现在想来当时真的年轻啊。”
二十几岁就有这样的心思,而且一做二十多年,这份行为能坚持下来便可言赤子之心了。
朱见深之所以想要找一个信得过的商人,因为他以后有很多用钱的地方,在皇宫内,就算是皇帝用钱也得有流程,这当然不是说用个几两银子这种小钱,这种小钱皇帝都没地方花,皇帝为天子,用钱也不能为私,条条框框多着呢。
所以朱祁镇后来才搞了皇庄,给皇帝搞私用的钱。
朱见深可不想自己每一处用钱还得被大臣们管着,他得有自己的小金库,有随时可供自己取用调配的钱银。
选的人至少得是个正直之人,自己这个太子的名头太大了,如果选了个总是用自己名头去压人,去做坏事敛财的人,到时候给自己名声都搞臭了,得不偿失。
“阮掌柜除了票号,可还有其他的产业?”
“酒楼,药方等等产业也有不少。”
“阮掌柜涉猎的不少啊。”
“都是些小买卖,上不得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