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国子、高子,以我之见,当许鲁国之盟。”
这次是一位瘦削的中年站了出来。诸儿识得此人,正是鲍叔牙之父,当今鲍氏大夫鲍敬叔。
鲍敬叔同时称呼的国子与高子,乃是齐国上卿,皆出自齐国公室,由周天子钦点,与齐侯共掌国政,在齐国权位甚重。在原本的历史中,管仲不过以下卿的身份治理齐国,小心翼翼地在国君与这二位大佬之间跳舞,将国都分立十五个乡,还要给国、高二子各分五乡,与齐桓公等同。
却说鲍敬叔作了一揖,侃侃而谈:
“鲁国之乱乃是由公子翚主谋,新任鲁侯不过是就此即位而已。况且原本鲁惠公便以他为太子,这鲁侯之位本就该是他的,怎么能说是弑君自立呢?鲁国国使乃是鲁侯使者,又非公子翚使者,既有良图,来我齐国修好,何故拒人于千里之外乎?”
“鲍敬叔!你...”公子彭生有些急了眼,像是发起怒来鬃毛倒竖的野猪一般。
诸儿站出来行了一礼,“叔父——”,低声制止将要发作的彭生。又用平和的语调提议道:“君父,不如先送鲁使往馆驿稍歇,待朝堂议毕,再行告知,如何?”
齐侯点了点头,吩咐左右道:“既如此,可先引贵使往馆驿稍歇。”又补充道,“命人厚待之,不得失礼。”
“君父,请许儿臣安排鲁使的招待事宜,可乎?”
“可。”
送走来使,朝堂上渐渐嘈杂起来。国君、国子、高子会同公卿大夫们就鲁国邀盟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广泛交换了意见。日暮时,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唯郑伯是听!
不是,齐国人你要自信啊!与鲁国是修好结盟也好,是谴责弑君兴兵讨伐也罢,这不是你齐国人的事情么,怎么一个劲想要投弃权票呢?
诸儿将目光投向君父。
齐侯禄甫对朝会的决议表示赞同。
毕竟这是在春秋时代,国君的权力与后世帝王不可同日而语。卿、大夫、士甚至所谓国人,也就是临淄城的热心市民,都对国事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众卿士大夫们既已议定,那国君也不太好反驳了。
鲁国的国使逗留在齐都临淄,一待就是三个月,期间好吃好喝招待着,除却先前公子彭生在朝堂上的失礼,情绪还算稳定。直到郑国那边传来消息,郑伯寤生与鲁侯允在垂地举行了会盟,郑鲁修好,于是齐国的态度也终于确定下来。
这段时间,陪同鲁国使者的任务交到了诸儿手上。三日一小宴,七日一大宴,临淄鳞次栉比的街巷酒肆也逛了个遍,半日醉卧半日醒的鲁使不经意间瓢了嘴,诸儿总算是了解了一些关于邻国政坛的基本情况。
故摄政息姑好歹还是被认作一任国君,鲁国人给他上了“隐”的谥号。隐,作为谥号闻所未闻,属于是同情他的人的发明创造了。谥号为隐,哀之也。
政变的主谋公子翚字羽父,八年前,也就是隐公四年的时候就敢公然违抗国君的命令,率领军队与宋军一同伐郑,现在又杀掉了鲁隐公,以区区一个大夫的身份高居太宰之位,已然掌控了鲁国的实权。
自己如果坐在鲁侯这个位置,那肯定应该追究公子翚的弑君之罪,回收政权的同时还能给自己洗白,可是三个月过去了,按说该来的总该来了,可鲁侯这边却毫无动作。
要么是被逼得不得已了,要么是这鲁侯允缺了点心眼,诸儿想,但无论任何,人家公子息姑如何待他,他却如何对待兄长息姑,此人生性真是凉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