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海内大儒(1 / 2)千古一帝从卖官开始首页

“两院文斗,请吾去做个见证……”

刘宏的眉头逐渐皱了起来。

据他所知,太学院与鸿都门学都是这个时期的高等教育学府,不过太学院的历史显然更加悠久。

太学院最初设立于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于是在长安设立太学院。

初期太学院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后来随着科目与人数的加多,又逐步增加了《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等课程,但依旧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课程,旨在将“独尊儒术”的思想贯彻到底。

从而达到统一天下政治思想,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而鸿都门学则是他这个“汉灵帝”所设。

设立距今也就十来年的历史。

与太学院不同,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多是一些社会地位不高的寒门子弟,甚至庶民。

并且鸿都门学不专习儒家经典,主要以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等以文学为代表的各门艺术课程为研习方向。

这使得汉末的文学艺术在汉末百家争鸣,后世为人津津乐道的曹氏三杰曹操、曹丕与曹植,他们创作的许多文学作品便受到了鸿都门学的巨大影响,并且绝非个例。

总而言之。

如果将太学院比作后世的正统大学,那么鸿都门学便是后世的专科类艺术院校。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两者其实并不应该产生冲突。

但若是有人将其利用起来当做一种政治博弈的武器,那么冲突便不可避免了……

当下的情况便是如此。

鸿都门学从一开始就是政治斗争的产物。

经过党锢之祸的洗礼,士族集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而宦官集团则越发巩固了自己在朝堂上的权力地位。

然而在舆论上,士族集团依旧处于绝对优势,牢牢把握着话语权。

于是为了扭转舆论场上的劣势,宦官集团才借助“汉灵帝”好附庸风雅的特性,建议其设立了鸿都门学,广招与士族处于对立阶层的寒门庶民,并利用手中的权力给予鸿都门学的学生高官厚禄,意图将其培养成自己的门生,从而扩充自己的势力与影响力,加强控制舆论阵地。

也是因此,鸿都门学一经创设便遭到士族与儒生们最激烈的反对。

自此太学院与鸿都门学之间的争吵与争斗从未停过,随即太学院的太学生开始公开反对宦官集团的专政,宦官集团为了镇压这些反对的声音,便又蛊惑“汉灵帝”搞出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所以……

“真的只是两院相约文斗,请吾去做个见证这么简单?”

刘宏自然没有那么容易被糊弄。

如果只是做个见证的话,随便请几个雒阳名士,或者将洛阳尹、太傅等人请去坐镇足矣,哪里需要惊动他这个天子?

还聚众在上西门外静坐请愿?

只怕又是有人借机在他面前搞的一场政治斗争吧?

“在上西门外请愿的,可都是太学院的人?”

心中如此想着,刘宏看向蹇硕问道。

“回陛下的话,鸿都门学的人也来了不少,双方的祭酒都在其中,此事正是两位祭酒牵头。”

蹇硕小心答道。

“鸿都门学的祭酒怕不是个傻子吧,就这点水平还做祭酒?”

刘宏闻言忍不住在心中吐了个槽。

祭酒其实就等同于后世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