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这班组战术是你发明的?”
恰巧孙弘毅走过来,秦霄好奇的询问道。
孙弘毅微微一笑,摇头否决。
“不是,这班组战术是我和军事学院步兵系教官们根据欧战中出现的班组战术,共同研究完善的。”
“欧战中,由于堑壕战的规模扩大,传统意义的线列步兵战术变得越发困难,而这时候小群散兵战的打法也就孕育而生了,其中以日耳曼的风暴突击队算是一个典型代表。”
“风暴突击队是日耳曼军研究如何突破堑壕阵地的结果,在当时,战争由于机枪、铁丝网和重型火炮的存在,防御方一般来说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传统的进攻是以密集横队进行攻击,为此哪怕彼此距离不超过一公里,进攻方仍要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索姆河战役,大不列颠、高卢联军伤亡79万4千人,却仅能推进5~12公里,可见进攻作战的困难。”
“而日耳曼军在吸取了一系列经验后,以小股的突击部队配备轻型火炮、机枪和自动武器,专门寻找敌人的薄弱地带并进行突破,而残余敌军则由后续部队清理。”
“客观的说,本质这也只是一种以加强连排构成的战斗群,在日耳曼军中颇为常见,因为日耳曼军的体制鼓励下级军官主动参与对任务的计划和思考,这一点也是新一代步兵战术的萌芽。”
“我们查阅了大量实战资料,把各种小群散兵战术分析归纳一遍,最后总结出这套班组战术。”
“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为便于相互接应,一般排成三个梯队。三人战斗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
“战斗小组进攻时,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呈三角阵型,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
“在战斗中,战斗组组长都需要经历过实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具备指挥才能的老兵来担任,班长、副班长、组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行动。”
“每个班有三个战斗班组,同理,ABC三个战斗班组也可以进攻、掩护、支援进行角色互换。”
“一个排就是一个战斗群,一个总数40人的战斗群完全展开可以覆盖800米宽的战线,一个连可构成800米的防御阵地或进攻区域。”
“实际战斗中,单兵距离一般保持不变,以八步到十步为宜,其中要遵循一个原则,不能让一发炮弹消灭一个战斗组。”
介绍完,孙弘毅无奈道。
“这也是考虑到学生们要去国军中担任军官,才制定出来的战术,要是火力够强,谁还用这种班组突击战术?”
秦霄点点头:“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炮火覆盖!”
“不要气馁,该有的都会有。”
孙弘毅笑道:“那是一定的!校长您有什么事吗?”
“有,你帮忙去招收一批身体素质好,视力好,心态也好的新生,我要成立空军学院。”
空军学院?
孙弘毅纳闷了,我们有飞机吗?
“校长,你不是说咱们种花工业大学只有一个军事学院吗?”
“经过我再三考虑,还是决定把海陆空分开来,以后军事学院更名为陆军学院,空军学院海军学院会陆续成立,这样比较方便管理,也更适宜教学。”
秦霄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把海陆空学院分开来,让他们各干各的,别挤在一起。
挤在一起,矛盾就出来了。
“没问题吧?”
“当然没问题,服从校长命令。”
孙弘毅立正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