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3 召见徐光启,孙传庭,洪承畴(1 / 2)明朝崇祯,朕逆天改命首页

王承恩闻听崇祯言,思维豁然开朗,他眼含热泪三拜跪下叩首。

“老奴谨记皇爷今日之言,老奴愿为皇爷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事实上,历史上的王承恩确实伴着君王一起殉国,身为阉人,倒也名垂千古了,王承恩之忠心,经住了历史的考验。

魏忠贤不一样,崇祯想要魏忠贤当狗,但谁又能保证他不是一条弑主的恶狼?

崇祯笑道:“你也莫万死不辞了,赶紧传朕旨意,着徐光启立即进宫见朕,朕找他有要事商议。”

“对了,孙传庭,洪承畴二人可从老家赶到了京城?”

王承恩道:“启禀皇爷,前日,孙大人,洪大人,皆已进京,正待陛下召见。”

“行,今日朕便一起见了,着令孙传庭,洪承畴二人,也一起进宫。”

崇祯一口气召见三位大臣,可把王承恩难住了,他为难道:“启禀陛下,今儿天晚了,宫廷早落了锁。”

“请钥匙,开宫门。”

王承恩心神大动,国朝二百余年,得此待遇者,不过寥寥几人。

徐光启,孙传庭,洪承畴,真是有福气的人,王承恩一边感叹,一边吩咐手底下的小内监带着圣旨,请钥匙去了。

宫廷制度,皇城各门落锁后,若遇紧急情况需要打开宫门,须携带圣旨,请司钥长开城门,记录存档。

崇祯吩咐完后,靠着太师椅等待,内监的效率就是高,文官拍马不能及的,不过半个时辰,徐光启,孙传庭,洪承畴都到了。

三人拜见皇帝后,崇祯道:“赐座。”

很快有小内监搬来三条锦凳,徐光启,孙传庭,洪承畴先谢过圣恩,接着小心翼翼挨着锦凳坐直了。

崇祯打量三人。

先是徐光启,万历年进士,明朝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精通西洋文,翻译了《几何原本》,此外,他还著作了《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

他对火器也有研究。

著有,《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书籍,堪称明朝大科学家。

天启朝,徐光启赋闲在家,崇祯元年徐光启复用,崇祯刚穿越过来,事情太多了,一时忘记了这位大科学家。

“三位爱卿可吃过宵夜,朕准备了些清粥小菜,快过来尝尝。”

崇祯亲切道。

徐光启,孙传庭,洪承畴等人面面相觑,大半夜的,皇帝不睡觉,喊他们吃清粥小菜,这……?

心中吐槽,三人也不敢表露出来,老老实实接过内监递来的粥,并一点咸津津的榨菜丝儿。

“三位爱卿可吃出什么滋味来?”

崇祯笑眯眯的问道。

孙传庭放下粥碗,想了想道:“陛下是想让臣等明白庄稼之难,当惜一饭一粥?”

崇祯有点好笑:“爱卿真会脑补。”

“此粥,名番薯粥,臣住福建的时候见过,番薯,味甘,耐饥,耐干旱,产量也大,就是,吃多了肚子胀气。”

徐光启如数家珍。

崇祯点点头:“不错,此物就是番薯,朕今日偶得,徐爱卿你既然知晓番薯之妙,朕也不与你多言了,朕命你为工部尚书。”

“朕手里恰恰有一袋番薯,徐爱卿你先拿着,朕在北直录有一片皇庄,朕令你先在皇庄试种,育种,推广全国。”

“遵旨。”

徐光启激动的跪下。

他早就想推广番薯了,奈何朝廷一直不重视。

“孙爱卿。”

“臣在。”

“你可知,朕为何任命你为陕西巡抚?”崇祯望着孙传庭,历史上的孙传庭堪称一代大才。

历史记载,他在当陕西巡抚期间,清查卫所,巡抚民事,联合洪承畴镇压流寇,抓住了高迎祥,消灭了十五股义军。

奈何,历史上的孙传庭遇到的是性格急躁的崇祯皇帝,崇祯十五年任陕西三边总督,崇祯皇帝催促其出潼关剿匪。

于郏县之战中,败退。

崇祯十六年,崇祯皇帝在没有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又催促孙传庭和流寇决战,汝州之战中大败而亡。

传庭死而明亡矣。

崇祯望着眼前的孙传统,心中充满感叹,历史上的明朝,明明拥有那么多的能臣悍将,却依然亡了。

面对崇祯的提问,孙传庭激动答道:“臣听闻,陕西闹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臣到了陕西,定不负圣命,巡抚安民,救济灾荒。”

崇祯摇摇头:“朕上次传过旨,朕手头的银子不多,不要全部用来赈灾,你切记,到了陕西后,你负责清查卫所田地,打井抗旱,这些红薯你也带一些过去种,记住,一定要稳住陕西局势。”

孙传庭应道:“臣遵旨!”

接着,崇祯又看向洪承畴,心里有一丝丝膈应,从感情上讲,崇祯厌恶他,此人妥妥的二臣,不如孙传庭节烈。

奈何人家能力强,罢了,只当狗用,狡兔死走狗烹。

“洪承畴你负责练兵,练一支强悍的骑兵出来,专门负责剿灭流寇。”

“朕给尔等十年时间,稳住陕西局面,这十年里,朕减免陕西全部的赋税,朕也会想方设法寻找粮食送过去赈济灾民的。”

大明缺少粮食,江南原本是大明的产粮食重地,奈何商人重利,改稻为桑,江南产的粮食自己都不够吃,还得从外省引进来。

两湖两广倒是鱼米之乡,奈何也得土地兼并最严重的地区,士绅势力最大,崇祯除非改天换地,否则动不了他们利益。

等崇祯二年后,一场又一场的天灾接踵而至,粮食越来越少,有银子也未必购买得到足够的粮食。

穿越书里必备的红薯,在明末这种炼狱环境里,也只能缓解粮荒,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