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初,幽州易县。
距离公孙瓒于鲍丘被袁绍和刘虞之子联军击败已过去四年,公孙瓒也因此退至易县。
公孙瓒在来到易县后,开始挖壕沟、建土丘、土丘上再建楼台进行防守,正是靠着这种碉堡似的防守,使得公孙瓒与袁绍的对峙僵持了四年之久。
不,准确来说,是袁绍单方面吊打了公孙瓒四年,使得公孙瓒只得龟缩于易县不出。
而袁绍在这期间已经平定了青州、并州,从此坐拥冀、青、并三州,势力发展迅猛,大有举全军之力攻取幽州之意。
此时,易县最中央的一个高丘上,随着楼台的铁门‘吱呀’一声,公孙续垂头丧气地从里面走了出来。
一直在门前等候的侍卫上前说道:“公子,还是没有见到主公吗?”
闻言,公孙续摇了摇头,没有言语,缓慢的朝着土丘下方走去。
见自家公子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侍卫紧跟在他后面,忍不住劝道:
“公子,您是否有些过于担心了,凭咱们易县的牢固程度,岂是他袁绍能够轻易攻破的。”
听着这话,他有心想反驳两句,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算了,你不懂,要是你知道明年的这个时候,我爹和你爹的坟头草都长出来了,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公孙续此时也是有苦难言,明明三天前的凌晨两点钟,自己还在看一本叫做‘玄德’的三国历史小说,还在想着要是自己穿越到东汉末年会怎样怎样的。
没想到再次醒来的时候,就成了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身为文科生的他,对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这段历史还是比较熟悉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此刻很是焦急。
因为在他的记忆中,袁绍很快就要发动大规模的兵力来攻打易县,当据守各地的将领被袁绍大军围困时,他爹竟不肯救援。
反而说道:“如果救了这一个人,会使其他将领以后依赖救援,不肯努力奋战。”
正是这句话,使得手底下谋臣猛将逐渐疏远,袁绍大军也因此能够势如破竹,直抵易县城门。
此时,也终于有了他公孙续出场的机会,被派去向黑山军张燕求援,虽然最终搬来了救兵,却没能赶上救自己的父亲,导致最后父亲自焚而死,而他自己后来也被匈奴屠各部杀死。
三天前,自己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还有点懵,不过,当他回忆起这些时间线的时候,就感叹命运不公,为何要给他这样一个天崩似的开局。
想到自己一年后就要身死,他坐不住了,他觉得凭借自己对历史的了解,一年的时间,足够他改变很多事情。
于是,他来到了这最中央的城堡,也就是他父亲公孙瓒居住的地方,想要劝其改变防守策略,不能被动挨打。
可是,一连三天,连父亲的面都没见到,只得到一句“兵法,百楼不攻,今吾楼橹千重,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
他大概明白父亲的意思,就是“高筑墙,广积粮。”,既然打不过,那就不参与,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可。
可是处于乱世,想要独善起身,又何其容易。既然有兵、有粮、有地盘,还不如主动出击,何必等到别人打到门口。
想到此处,他露出坚定的神色,必须要改变现状,最起码要将眼下龟缩易县、被动挨打的局势扭转过来。
于是,回头对着身后的侍卫说道:“元武,你父亲在何处,我有事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