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3章 182来自纽约的电报(1 / 2)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首页

第443章182来自纽约的电报

“门修斯”可谓是中文翻译界的一个十分经典的错误,因为译名极不规范而且广为人知,在未来甚至都成为了一个典故,专门用来指代错误的译名。

当然还有其他千奇百怪的被错误翻译的译名,比如说把“孙子”的英文名“suntzu”翻译成为“桑卒”等等。

只不过这些错误的翻译当中,能够和“门修斯”并举的,似乎也就只有“指蒋为常”的那个例子了。

值得一提的是,把孟子“mencius”翻译成“门修斯”是邶京大学的一个教授,而把“蒋某某”翻译成“常某某”的,则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副主任。

清华和北大不愧是相互之间始终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囯两所顶级大学,就连在经典的翻译错误上面也要争上一争,不能让对方把自己比过去。

造成这种人名翻译错误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外国人在晚清民囯时期,试图把方块汉字拉丁化而创造出来的威妥玛拼音,与中国常使用的汉语拼音之间的冲突。

学了注音符号和汉语拼音那几代人,对之前所使用的威妥玛拼音不太清楚和熟悉,所以才频频闹笑话。

当然,威妥玛拼音本身也不完备和自洽,经常出现一些同音不同字或者同字不同音的错误。

比如说“chu”既可以代表姓氏“朱”,也可能是其他的姓氏,比如“瞿”或者“储”。

而享誉世界的青岛啤酒,前面那个地名按照威妥玛拼音规则转写之后是“tsingtao”,正如同清华大学不是“qhuqinghuauniversity”而是“thutsinghuauniversity”,青和清在此处都被转写成为了“tsing”。

但是在另一个地名“青海”的翻译上,所使用的却不是“tsinghai”,而是“chinghai”。

不过就算是威妥玛拼音可能会造成上述错误,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翻译,应该为自己的错误所找的借口。

之所以说“门修斯”的翻译错误,要比“指蒋为常”更加经典,是因为英文原著中本身就有一个错误。

“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可以适用于所有大型帝国所建立的界域。”

这里所引用的这句话对应的文言文,应该是“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而且确实曾经出现在《孟子·万章章句上当中。

只不过邶大的教授,连“mencius”是孟子都不知道,又怎么会去考证这句话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更为关键的是,在《孟子当中,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三个字,那就是“孔子曰:”。

也就是说,这句话根本就不是孟子所说,而是《孟子当中所转述的孔子的话。

这倒不是译者的过错,而是全文作者在引用参考资料的时候,把资料当中的“menciusquotedconuciusassaying”,错误地简写成为了“mencius’saphorism”,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才会将错就错。

可惜不管是译者还是校对人员,连“mencius”是孟子都不知道,更遑论他们能改成原文作者的引用错误了。

清末民初的著名翻译家,这位翻译者所在的邶京大学的老校长严复,曾经提出来翻译时需要讲究“信、达、雅”。

然而现在看来,他的这些个徒子徒孙们,并没能很好的坚持自己的前辈提出来的要求。

中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基本上只有孔子孔夫子和孟子的英文名字,是以“cius”为后缀结尾的。

至于其他人,则多是以音译直接命名,除了上面提到的孙子suntzu,还有老子laotzu、庄子chuangtzu和motzu、motse等等。

之所以孔子和孟子没有直接音译,有人说是因为第一个把他们二位的名字翻译成英语的人,知道孔子和孟子在中囯的地位,是类似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的地位。

所以为了表示尊敬,这位翻译者才把孔子和孟子的名字,通过在后面加“ius”的方式翻译成了古希腊风格,并且通过流传而变得约定俗成。

因而才导致那个书籍的译者,会想当然地把两个英文名字翻译成“门修斯”这种颇具古希腊风格的名字。

这种解释,有些太想当然了一些,犯了和陈慕武在揭幕时同样的错误。

陈慕武看到最后的四个字母“……cius”,心中先是翻译成了汉语“……修斯”,然后才以为这个雕像是一位古希腊时期的先贤。

可实际上,古希腊人名当中的修斯,其真实对应的字母是“seus”,和“cius”满不挨着。

“conucius”和“mencius”这两个外文名称的真正来源,得名于明清时期的传教士。

自从汉武帝后,基本上中囯几千年来都讲究以儒治天下,所以孔子和孟子是当时中囯国内最有名气的古代思家。

那个时候来到中囯传教的欧洲传教士们,都是来自欧洲不同的国家,每个人嘴里所讲的母语也都不一样。

这些个来到中囯的传教士,彼此之间不论是面对面交谈,还是写信交流,或者是向远在罗马的教廷报告自己在这边的传教情况,肯定不能用自己本国的语言。

就像在二十世纪初,陈慕武刚来到欧洲那会儿,欧洲当地通用的贵族语言是法语一样,在传教士的那个年代,他们彼此之间沟通也有专属于自己的通用语言。

只不过这种语言不是法语,而是更为古老的拉丁语。

时至今日,拉丁语依然能算是梵蒂冈的通用语言,就算不会说意大利语,到了教廷说拉丁语依然能够畅通无阻。

孔夫子和孟子这两个中国名字,其对应的拉丁字母音译,应该分别是“conuci”和“menci”。

——因为明清时期,离威妥玛拼音出现还早得远,故而这里和威妥玛拼音的注音规则有着很大差异。

和英语不一样的是,拉丁语的名词是分词性的,有“阳性”、“中性”和“阴性”这三种。

因为孔子和孟子当然毫无疑问地是男性,所以他们的名字,才会在后面加上“us”这个拉丁文中表示阳性的后缀。

之前提到的荷马史诗当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odysseus,其命名规则基本上和“门修斯”也差不多。

“us”是表示阳性的后缀,而前面的“odysse”,再加上一个字母“y”,就变成了荷马史诗当中第二部的名字,《奥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