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李世民的猜忌(1 / 2)贞观长歌首页

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度,在各地设立折冲府,战时为兵,闲事为农。

府兵制不需要朝廷话费大量钱粮来养着士卒,另外各个折冲府分散在各地,打完仗就回到各自折冲府,很好的避免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

很多人觉得历史上李世民不杀功臣,是因为他爱好名声,毕竟他杀兄囚父以后,一直在给自己洗白,由此可见,他对身后的名声非常看重,自然不愿意再背一个杀功臣的臭名。

事实上,李世民不杀功臣的根本原因,是这些武将没有什么威胁,府兵分散各地,武将手里真正能调动的兵马并不多。

这样就导致朝廷兵力分散,而藩镇掌握着大量的军队。

一旦朝廷皇帝昏庸,疏于防备,那些藩镇就脱离了掌控。

虽然历史上的导火索是安禄山,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和也和后期李隆基昏庸有关。

但是即便李隆基不昏庸,只要后面的皇帝昏庸,类似安史之乱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因为这个隐患从唐初已经埋下来了,到了唐朝中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要想避免,只有把突厥俘虏内迁,打散安置在各地。

当然了,世上没有不灭的王朝,即便能够避免藩镇割据,唐朝最终也会因为别的原因灭亡。

但是李承乾喜欢大唐最终亡于汉人之手。

五代十国一直到后面的两宋和元朝事情,几百年间,汉家儿女有多少人死在异族手里。

他活不了那么久,只能尽力消除隐患,避免这种悲剧。

李世民说道:“朕只是觉得这次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削弱东突厥的实力,灭东突厥的可能不到五成,你怎么如此肯定,必然可以灭掉东突厥?”

我当然肯定了,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李承乾心里这么想,嘴里却说道:“父皇英明神武,慧眼识人,代国公可是大唐军神,对付一个内乱的东突厥,必然收到擒来。”

李世民一怔,说道:“朕承认药师用兵如神,从无败绩,但是称军神有些过了吧?”

李承乾心里一突,自己口快之下,把后世李靖被追封,民间对他的称呼说了出来。

“父皇,儿臣是听民间不少百姓尊称代国公为军神,才这么说的。”

他记得后世有很多猜测说灭了东突厥后李世民开始忌惮李靖了。

之所以有这种猜测,是李靖灭了东突厥后,李世民对他赏赐非常重,加封他为尚书左仆射。

封侯拜相的荣誉虽然高,但是武将是个武将,尚书左仆射乃是文官。

事后李靖基本闭门不出,很少与人来往。

贞观八年,李靖还以足疾辞任,李世民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派中书侍郎岑文本转告他说:“朕纵观从古至今的历史,身处富贵而能知足的人很少。他们不论愚智,都不能有自知之明,才能即使不能胜任,也竭力想要任职,纵然有疾病,还自己勉强为官,不肯放弃职权。您能够识大体,见识深远够得上是可嘉的了,朕现在不仅成全您的美德,还想让您成为一代楷模。”

特颁下诏书,加授他为特进(文散官,正二品),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