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6章 金墉(2 / 2)犁汉首页

不过徐晃也不着恼,反正有一枣没一枣的,既然阴的不行,那他就来硬的。

徐晃觑了一眼城楼,然后打马而还。

就这样,飞虎军突骑来如闪电,去如烟云,转眼间就消失在了金墉城下。

而城楼上,望着远去的烟尘,凌操肃然下令:

“都准备起来,让北侉们看看我们江淮儿郎们的厉害!”

众子弟顿兵:

“呼!哈!”

……

金墉三城全面进入警备状态。

在旌旗密鼓中,泰山军的先头部队率先抵达了金墉北城附近,将野外挤得满满当当。

但占据着江淮兵全部注意力的却是四个巨大如天上神将一样的巢车。

每辆巢车都由数十头牛共同牵引,在巨大木轮的转动下,向着金墉城缓缓靠近。

此时,城楼上,一众江淮兵皆看着主将芮祉。

芮祉是丹阳人,作为江淮地方最出强兵的地方,当年朱儁很是招募了不少,而芮祉就是丹阳本地土豪。

丹阳这个地方很特殊,其北部为徐上精华,南部为群山百脉,地势险峻,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

同时周边又连同着吴郡、会稽、九江、庐江、豫章、广陵六郡,都是一些富饶之地。所以,每每这六郡有人逃役犯事,就会举族入丹阳群山寻求保护。

而一般情况下,这些人又都会成为当地土豪们的部曲和奴仆。

这些人本就是不服胆大之辈,又是出自群山之中,而众所周知,山民最是善战。各地精兵无不是出自当地群山的。

如泰山军起家的泰山老弟兄们就是如此。

而如果只出山民,南方山很多,也不会轮到丹阳出头。丹阳兵之所以冠绝南方,就是因为这里盛产铜铁,丹阳兵能自己铸造兵器甲胄。

果劲的作风,锐利的兵甲,陡峭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丹阳精兵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独步南方。

这导致南方但凡想作为的,都会招募豢养一些丹阳兵作为部曲,甚至连北方军将都如是。

历史上曹操就曾招募丹阳兵,但路上哗变差点没丢了命。

而作为丹阳的土豪,芮祉出山随朱儁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要抓住一切能阶级跃迁的机会,由黑转白,成为汉家人上人。

而抛开这个功利的因素,芮祉本身就是一个渴望战斗的武人。

自随朱儁以来,他不知道参与了多少平定叛乱的大小战役,深入过交州的原始丛林,去过鱼米之乡的吴地,辗转过遍地衣冠的中原,甚至如今摇身一变,留在了京都,实现了他过去的愿望,真做了汉家人上人。

所以,如果是一般的军将,看到那四个庞然大物的巢车,一定会吓得手足无措。

毕竟之前朱儁主持修造金墉城的时候,可没有想过敌军会用这样的攻城工具。

此时,芮祉临危不乱,令众人赶紧准备金汁火油,随时待命。

而城下的泰山军也不知道是轻视金墉城的守军,并没有先用抛石车清扫城楼上的敌军,而是继续推着巢车向前。

领头的泰山军随夫们正在巢车前忙碌,因为金墉城建在土垣上,导致道路不平,这些随夫正扛着原木铺在坡道上,好方便巢车爬坡。

原先,芮祉等人还在紧张的等待着,甚至有一两个都嘴唇发白了。

但半天过去了,那四辆巢车还是在原地停留,甚至因为受力不均衡,还栽倒了一辆。

整个战线前一片混乱。

最后还是后面的工匠们奔了过来,仔细看了坡道后,意识到这里并不能爬上去。

于是,剩下的三辆巢车就只能搁置在了坡下。

看着泰山军那边窘迫难堪的样子,金墉城上欢呼一片。

……

巢车搁置的结果显然超出泰山军的预料。

所以尽管已经行进到距离金墉城不足半里,但还是放弃了攻城,就地守在巢车的附近。

此时,后方的徐晃也看到了前方的不利,于是军旗一翻,就令后方的抛石车开始对着金墉城抛击。

不多时,抛车兵们将磨好的石弹放入臂勺内,随后砍掉配重箱。就见那石弹划着优美的弧线砸向了远处的金墉车。

巨大的声响混着尖锐的嘶喊炸响开来,但一片烟尘过后,金墉城完好无损。

因为金墉城太高了,抛石车的弧线只能砸倒城下的台基,这对于号为金墉的城池来说,毫无意义。

徐晃皱着眉,然后让炮石车不断轰击。

就这样,在一声声号子中,石弹不断砸击着金墉城,除了给金墉城震下点泥外,再无作用,反倒是在城下铺了不少石弹,为后续攻城还带来了不便。

于是,徐晃赶紧叫停了抛石车。

此时,连番手段下来,皆不奏效,徐晃眉头锁得更加厉害了。

看着那高耸的金墉城,徐晃犯难:

“总不能让弟兄们蚁附攻城吧?”

……

落日余晖,战场再一次沉寂。

此时,芮祉看着敌军退去,却毫无喜悦,只有深深的恐惧。

这一个下午,他和北金墉的吏士们一起见证了什么叫气吞万里如虎,也见到了什么叫狼奔逐突。

在他们金墉这边遭遇敌军石弹打击的同时,附近各处壁垒先后陷落。

原来站得高看得远是优势,这个时候却成了劣势。

城上的汉军们亲眼目睹着友军的崩溃,他们并不能看到东南两面的情况,但只看看最为兵盛的城西的样子,就知道如何了。

就这样,一面面旗帜倒下,一处处营地树立起泰山军的杏黄旗。

渐渐地,金墉三城之吏士已然发现,整片战场只余下了自己。

孤独、恐惧,并袭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