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闻把杯子里的红茶一饮而尽,就像喝酒一样痛快。
随后他从皮包里拿出一沓文件递了过去。
江培安接过文件,问道:“剧本?”
“你给瞅瞅。”
江培安恍然,姜闻因为《鬼子来了被禁导五年。
从2000年到2005年,这哥们要解封了啊!
而他递过来的剧本也正是他那部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电影。
《太阳照常升起。
这不是一部人人都能看懂的电影,也不是一部让人人都喜欢的电影。
有的人仅是厌恶它表现手法的跳跃和神经质,比如电影里周韵那喊破了嗓子不断重复的“阿廖沙,别害怕一”。
当然也有非常喜欢它的,尽管他们都不一定能看懂电影。
《太阳照常升起确实难懂。
一方面,它不是传统的线性叙事,会按照时间、现实的逻辑来讲故事。
而是完全电影化的语言,加上环形叙事的手法,把四个故事整合在一个主题之中,显得破碎。
另一方面,片子里涉及大量符号、隐喻,理解上就更困难了。
其实,观看《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应该选择一种特定的视角,那就是读诗歌与寓言的方式。
甚至可以换位想想,如果让你用一种诗歌与寓言的方式来讲述1958年到1976年的历史。
你会怎么来说?
如此一来,这部电影就会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每个人物都经历了荒诞的情节。
但这些情节在梦幻与情感的交织中统一起来。
人物的奇异的死亡成为影片最终的归宿,表达了生命的残缺与无常感。
然而,影片中也体现了生命的恒常与无畏,人物对于美好生命的渴望使他们不断抗争。
《太阳照常升起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生命的复杂主题,尽管故事是悲剧性的,但人物的灵魂挣扎展现出一种奇异的美……
剧本并不算太厚,而且有些部份还能看到姜闻的手写批注。
写到某些地方的时候,姜闻还会用他的灵魂画技填补上几个分镜头或者机位图。
江培安静静的翻着剧本,姜闻就坐在一边也没有说话。
约莫过了四十多分钟,江培安才放下剧本,感慨万千。
有人说《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神作。
是一部需要挖掘细节,破开表象的电影。
除了将所有的线索,串联起来的成就感,那种因某个瞬间而被牵动的想象力,也能让观影者感到欣喜。
这种共鸣与共情,很大程度上不是来自于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而是一种被遮蔽起来的情感。
对于《太阳照常升起来说,这种遮蔽既是有意为之,也是无意之举。
有意是因为,这地方藏着,比直接告诉你更能达意。
无意是因为,这个地方本身就是空白和禁区。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太阳照常升起都是一部需要想象力,来理解的电影。
从76到58,从悲歌到序曲,那一段历史伴随着火车,在轨道上留下阵阵轰鸣。
……
房间里此时已经是烟雾缭绕,一旁的姜闻仿佛一个大烟囱在不断的向外吐着烟圈。
再低头一看,自己面前不知不觉中也扔了那么多的烟蒂。
“怎么就突然想起来写这么一个本子?贼费烟。”
江培安把手里的烟掐灭道。
姜闻笑了笑,道:
“去年十月份的时候请了述评,述评你认识吧?就是我那部《鬼子来了的编剧。
还有易洪波,易洪波你知道吧?他就是……”
在姜闻絮絮叨叨的描述中,江培安总算是理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2004年10月份,姜文邀述评、易洪波等三五好友到自己家吃晚饭。
酒肉穿肠,于众人陷入“昏迷”之际,姜闻讲了一个四段落的故事。
王硕说姜闻描述画面是一绝,如同亲历景色,让你别无他法,唯有烂夸。
述评说,他这样跟你说故事:
一双脚出现在画面里,沙地是白沙地,一片纯白,没有人走过。
而一般的人叙述的时候可能会说,从前,有个人,怎样怎样……
果然,故事讲完,众人哑然,起立鼓掌,一致表决弃掉原来的剧本,追奔姜闻的第三部导演作品:
《太阳照常升起。
这回姜闻是受作家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的刺激,这让他脑子里响起了疆省歌曲。
姜闻的电影几乎全从文学作品改编。
不过他的改编,只取一瓢饮。
王硕看了《阳光剧本,连说这是姜闻的东西,已经跟我没关系了。
姜闻说看完《生存,脑子里就冒出《鬼子,故事情节改动之大,气得小说作者尤凤伟讼之公堂。
叶弥后来看到改编剧本,说你们怎么扯这么远了。
结识于《有话好好说,经《鬼子一役,述评成为姜闻的“编剧天团”不可或缺的中心人物。
述评说姜闻拍电影,是把好几个电影往一个里塞。
给他攒一剧本,够给别人写七八个的……
这次意义更为重大。
述评说姜闻有个迷信,就是坚持认为自己的第三部作品很重要,一定要拍好。
今年五一节,在《让子弹飞开机仪式之前,姜闻将编剧过土行请到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工作室。
过土行就是后来《太阳照常升起的编剧,属于话剧圈那一挂的。
他先是让过土行听电影。
听完,过土行纳闷了:故事挺完整的,细节都有了,自己写出来不就完了嘛,干嘛还找编剧呢?
之后姜闻又把述评写的、装订考究的剧本拿给他看。
看完过土行更纳闷了:这不写得挺好的吗?
过土行勉为其难,改了一稿,然后到组里朗读剧本。
读完,姜闻带头鼓掌,说:
我鼓掌是给他的朗读鼓掌的,念得太好了,基本上没怎么改。
姜闻后来把述评和过土行关到一起改剧本。
悄悄吩咐助理在旁边留神听着,要是里面打起来,赶紧介入……
剧本改了无数遍终于定稿,姜闻又把阿成请过来指点一二。
阿成说电影通常都是短篇小说,最多是中篇的含量,但《太阳却是个长篇。
他说这个拍摄难度极大。
但姜闻雄姿勃发,这次“找电影”在他的形容中是“不断地围追堵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