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岁月流金(1 / 2)文艺时代从1995年开始首页

这几年文学界一直面对着两个问题,一是自我认知,一是民族认知。

虽然八十年代初已经出现了改革文学,并且在之后的几年里把伤(痕文学打的屁滚尿流,但到了八十年代末因为一系列事件再加上影视行业的影响,反而把改革文学按下去了。

到了九十年代,文学界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断层,把持着传统文学的大家们推崇着乡土苦难和民族反思,导致各个层面的写作者们不由自主的向这方面靠拢。

当然也不是没有不鸟这帮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王硕。抛开私生活不谈,他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之所以受欢迎,不仅仅是迎合了时下广大渴望新类型文学作品读者的口味,更是因为作品骨子里的对抗性(不是反抗性)。

当然硕子最后也没逃过大家们的围堵,从海马工作室跟各位大佬闹崩后,所有他掺和的影视作品全被针对性的掐死,这也是97出走漂亮国的主要原因。

沈原自打准备当文抄公起,就一直惦记着写什么东西,不管是歌曲还是影视文学他都不打算放过。

不过目前来说,刚刚穿越这个时代,能够得着的只剩下文学这一个方向,饭毕竟要一口口的吃。

后世不管是自媒体还是做影视解说方面的经历,文笔文案方面倒是不怎么担心,所要认真考虑的反而是怎么筛选。

细心研究了一番这个时代流行的文学作品,他就放弃了跟风的打算,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把握文字间的脉络,索性直接把记忆中的影视作品扒拉一下改编改编。

小方编辑手中的小说临时起了个名字,叫作《流金岁月》,根据后世电影合伙人改编而成,具体大纲无非是把后期的内容剪掉,再在其中夹杂着一些青春伤痛以及生活价值观。

新东方的俞老板从去年起就一直是纸质媒体的常客,尤其是这几年的出国热。

沈原高中毕业后一直在报社工作的经历,再加上年龄层面的考虑,写青春文学类的作品还是比较合适的。至于小说中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见证国家崛起的人生探讨,估计也没有什么大佬会计较他小年轻的幼稚想法。

“孟晓骏这么逗,后边是不是要往坏里写?”小方编辑终于把二十多页的稿子看完,表达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嗯……虽然不是往坏里写,但把孟晓骏的人生戏剧化也算是没啥区别。

“小方姐,您真不愧是编辑,一万来字就把着我的脉了!”

小方编辑不好意思的挑了下耳边长发,腼腆着夸奖道:“写的真好,跟现在市面上的小说完全不一样,很新鲜,你……”

像是下定决心一般,小方同志正了正神色说道:“我看你写的篇幅,应该是长篇吧?咱们副刊没有登长篇的业务,用不用我给你介绍杂志社?”

真是瞌睡了遇到枕头,沈原露出惊喜状:“小方姐真是我的福星,今天还想让我老舅介绍杂志社的编辑跑跑关系呢,可是你知道他是新闻部的,文学方面的关系真不深。”

“呃,那好,我下周帮你问问再给你消息,你……算了,你先慢慢写吧。”

小方姐一阵风的飘走了,沈原摩挲着桌上的稿纸,并不急着继续下笔,有些出神的看着窗外柏树。

纪录片里的九十年代跟亲眼看着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纪录片里怎么瞅怎么土,审美也奇葩不少,但自穿越这个时代,放眼望去又是处处显得新鲜。京城的天空确实不咋地,现在还是五月份,雾霾到是不重,但远处的天空依然不算蓝。

不过大街小巷里忙碌的人们,跟后世的区别并不算多么明显,当然,这要忽略头发的审美。

摸了摸自个的头发,小俩月没剪了,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被这个时代趋同一般。

放下思绪,摸出钱包扒拉出四十多块钱,算算工资存折,除开平时花销现如今也有小两千了。距离考驾照还远远不够,也就能买个传呼机。

唉,还是要快点搞钱啊,不然什么事都干不了。刚提起搞钱的精神,准备继续码字,里间的门又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