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李建成其人,一个宽厚暖心的大哥(1 / 2)大唐谋主首页

大业十三年五月三十日下午,李桓一个人坐在自家门前池塘边上的凉亭内,吹着微风,静静的思考着什么。

前日军营操练结束后,李桓就一直待在自家小院,哪都没去。

一是,李桓身体太弱,连续10天在军营监督训练,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的,但也觉得累得慌。

二是,李桓这些天风头太盛,有道是过犹不及,虽然有着李渊和李世民护着,但招人嫉恨的事还是少做,李桓觉得自己还是尽量韬光养晦的比较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家伙就是个宅男,没事宁可坐着发呆也不愿意出去浪的那种。

至于李桓在想什么?那便是李建成的事了。

根据史书记载,李建成、李元吉、柴绍(李渊的女婿,平阳公主的丈夫)等人今天就应该到达晋阳城,和李渊汇合了。

刚刚府内传来一阵喧闹声,想必就是李建成一行人已经到了。

李建成,李渊的大儿子,生于公元589年(隋朝开皇九年),比李世民、李桓整整大了10岁。

在李桓的记忆中,李建成绝对是一个性格宽厚,疼爱弟弟的好大哥,对李世民和李桓的关心疼爱绝不弱于父母。

在李桓为李世民档剑身受重伤后,除了李桓的父母和李世民外,就属李建成最为关心,来看望的次数最多,还一个劲的自责,说自己没保护好弟弟,没尽到做大哥的责任。

李桓对李建成的印象其实是非常好的。

根据主流史书的记载,按照司马光的说法,太子李建成性情散漫,爱好饮酒作乐,调戏美色,不足以成大事!至于齐王李元吉,完全是烂泥扶不上墙,因此兄弟俩都不受李渊的待见(太子建成,性宽简,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皆无宠于上)。于是乎,老二李世民就成了李渊的心肝宝贝。

这就是成王败寇了。当初李桓在研究隋唐史的时候,看到这段就开口骂司马光放P了。

首先,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强力影响下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而这具身体的记忆中,李建成绝不是司马光所写的样子。

另外有个非常非常铁的佐证可以证明李建成的人品,那就是李建成的朋友圈。

起兵之前结交的:河东令卢赤松、河东郡司法贺德仁、河东县曹任瓌等人。

起兵之后结交的:王珪、魏徵、李纲、韦挺、窦轨、裴矩、郑善果、庾抱、陈子良、萧德言、赵弘智、徐师谟、欧阳询、段纶、唐临、唐宪、窦干、冯立、谢叔方、薛万彻、罗艺、李瑗、韦云起、郭行方、裴龙虔等人。

至于其他的人,就不一一列举了。只想说,这些人都是当时非常有名望、有地位、有学识的超级大腕儿,许多人后来都成了李唐的国公爷。

总而言之,李建成并不是昏庸无能、心机深沉的人,而是一位仁慈宽厚的谦谦君子。

其次,关于能力,李建成也绝对不弱。

24岁,李建成独自一人靠着高超的组织能力,在河东郡暗中拉拢了不少地主豪强,同时散尽千金,收买了不少势力。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河东士族都愿意结交李建成,助李氏成事。

28岁回到晋阳城参与起兵。起兵之后,李建成指挥、参与了西河郡之战、霍邑之战、潼关之战、长安之战。史书上记载这些大部分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在李桓看来,这些也是放P。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李渊与窦氏所生,乃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李建成大李世民10岁。这时的李渊对两兄弟是绝对没有亲疏远近之分,肯定一视同仁。

那么问题来了,李建成28岁,有着独立发展势力的经历,做事老成持重。而李世民初出茅庐,没有任何实际经验。李渊会把作战的指挥权交给谁?

只要有点脑子的都会让李建成做主的。那么这些战役谁的功劳大?

至于史书的记载,懂的都懂。

最后,凭借李建成的能力及其麾下众臣子,始终压制着军功盖世的李世民,逼的李世民最后赌上了所有,生死一搏才翻身的。

这段历史,李桓反复研究了好久,还专门请教了他那历史教授的父亲及其他几位研究历史的教授。得出一个结论:

武德8年之前(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两兄弟的兄弟之情都还在,未曾对对方起过杀心。只是两人的对立与矛盾,甚至都不是两个当事人能够决定的,而是因为两人麾下,两人都有大量的部下。这些部下就算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让两人逐渐走向对立。

看到这,有的书友就会问:既然李建成人不错,能力也强,最后还能一直压制着李世民,那李桓为什么一根筋的要抱李世民的大腿,到最后还得冒风险去搏一搏。

其实对于李桓来说,这个真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原因如下:

一、李桓、李世民=发小+死党。从感情上来讲李桓就不可能背叛李世民。

二、从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各自能力上来看:1、人品:从史书上分析,两人打平。2、政治:从李建成身死之前的表现来看只能说不错,从李世民登基后的表现来看很强;李世民胜。3、军事:李世民完爆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