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皇帝和平民(2 / 2)开局诛十族,朱棣你礼貌吗?首页

“呵呵,”大和尚笑了笑,收起了奏章,道:

“陛下不愿意听,怕不是因为这劝进表掉书袋,而是上表的人不是陛下所盼望的吧,呵呵。”

敢和朱棣这么随意说话的人,整个大明朝只有三个人,史称“一老一女一少”,这位就是其中的一老:朱棣的头号心腹,未来的布衣国师姚广孝。

姚广孝在明朝历史上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出家人他不爱修行却醉心于权谋,他是第一个劝说朱棣起兵的人,也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然而历经千辛万苦,朱棣终于入主南京之后,他又拒绝了朱棣给他的一切封赏,不要金不要银,不要官职不要爵位,也不要宅子。

终其一生,朱棣都对他极为敬重,在他死后曾悲痛到不能上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并追其为荣国公。

后世流行清宫剧,有些编剧脑洞大开把这段故事改了改套到雍正头上,还给姚广孝改了个名,叫做邬先生。

听姚广孝话里指出方孝孺,朱棣那邪火就上来了,恨恨的一拍桌子,骂道:“这个老匹夫!”

礼部侍郎董伦受了自己的暗示前去劝说方孝儒,结果被直接赶了出来,朱棣自然是很没面子的。

在这个大和尚面前朱棣不必惺惺作态,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屏风上那条空行,道:“要依脾气,本王入城第一天就要诛了他方家满门。”

虽然身边内臣都开始称呼朱棣为陛下,但朱棣还是以一个普通藩王自居,比如他议事不去奉天殿,就寝不去内宫,言辞之间也必称本王。

姚广孝知道朱棣这话言不由衷,朱棣又不是傻子,即便没有自己的劝谏也不会对方孝孺动手。

倒不是砍了他方孝孺就会天下大乱,而是方孝孺现在还有用,快意恩仇还是暂时隐忍,能当上皇帝的朱棣不会做错这道选择题。(他们还不知道方孝孺能干出什么事)

沉默之间,姚广孝开口道:“杀人容易诛心难,贫僧昔日里和逊志先生(方孝孺号逊志)有些许薄情,明日里就去方家走一趟,看能不能劝得逊志先生放下成见。”

朱棣的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笑道:“少师一向都是牙尖嘴利,驳倒那方孝孺不是难事,就怕人家恼羞成怒,持棍棒把你打出门来。”

“要不,本王借你一副金甲?”朱棣指着旁边一副披挂,哈哈大笑。

另一边,杨木桃刚刚收拾完家物,又从角落里拎出一根黑色哨棍细细擦拭。

使杨家枪最好的还是长矛,但携带不便,在这南京应天府也有点扎眼,用这个替代刚刚好。

明天帮我赚到一百两银子,我就给你抹点桐油。杨木桃神态轻松,心中和哨棍谈着交易。

杨老爹下午受了针灸又喝了一副新药,病态明显见好,看到女儿在那忙碌,担忧道:

“你一个妇人去人家里,我总是不放心。”

杨木桃温言安慰道:“爹您就放心吧,我就是去耍两套枪法,熬个药的功夫我就回来了。”

杨老爹摇头道:“哪里有这么好赚的银子,教个枪法一百两,听起来就像是假的,再说这枪法也没那么好学。”

见方愈的时候杨老爹什么都没问,等他们走了就叫来木桃把事情问了个清楚,问完之后就更不放心啦。

被人平白无故打一顿不追究,还替自己叫来赖大医看病,看完病又说要学枪法,一开口就是一百两。

如果一件事情听上去就像做梦一样美妙,那其中一定藏着蹊跷。

莫不是也和那老狗扬达一样,占着官家势力想欺我家女儿?

杨木桃不知道老爹想的深了,随口就道:

“难学才好,到时候我教个一两天就说他蠢笨不是练武的材料,让他给钱,他要是不给……哼!”

杨木桃微眯眼睛,聚力将手中哨棍往前一点:“他要是敢赖账,我就戳死他。”

好嘛,这下终于说出了真心话,杨木桃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方愈那块料能学什么武功,早就做好了拿钱撤退的打算。

杨老爹心里担忧女儿,没细听木桃在那碎碎念:

“爹你不是老说要回麟州吗?路那么远,我们现在路费也没有了。还有这药虽贵但确实有见效,还要多买几副,吃完应该就见好了……”

“我拖上几天,然后马上动身,等他反应过来我们早就不在应天府了,追也追不上。”

“我这是借他的银子,等我们回了麟州爹你再多收几个徒弟,最多一两年,凑足了就还给他,还给他算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