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荀况的弟子们(2 / 2)从不良人开始的国漫之旅首页

实在太过劳累,他就直接让小儿把饭菜送到了他房中。正好,隔壁有人在谈论魏国的事情,他就一边吃饭一边听隔壁客人们的闲聊下饭,反正客栈的墙壁对他的能力而言等于没有。

“师兄,你对魏王怎么看?”

“有才智、有谋术之人,一定有远见并且能明察,不能明察,就不能照亮私暗处的奸邪;执掌权力之人,一定要有坚强的毅力并且刚劲正直,不刚劲正直,就不能矫正奸邪。

魏王任由魏庸这样的人独揽大权,让朝中内外为其所用;对有功劳的大将军感到畏惧,不对其封赏,反而与臣子一起谋害他!可见魏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君王啊。

他若不能认真思过、及时补救,魏国将亡!”

“……那师兄以为当今七国中哪一国的国君是值得效力的明君呢?”

“现在的君主对于臣下的言论,大多喜欢悦耳动听而不管是否恰当;对于臣下的行事,仅欣赏他的名声而不责求做出成效。因此天下很多人说起话来总是花言巧语,却根本不切合实用,结果弄得称颂先王、高谈仁义的人充满朝廷,而政局仍不免于混乱;立身处世的人竞相标榜清高,不去为国家建功立业。

结果有才智的人隐居山林,推辞俸禄而不接受,而兵力仍不免于削弱,政局不免于混乱。

所以明君只使用民众的力量,不听信高谈阔论,奖赏人们的功劳,坚决禁止那些无用的言行,这样民众就会拼命为君主出力。

耕种是需要花费气力吃苦耐劳的事情,而民众却愿意去干,因为他们认为可以由此得到富足;打仗是十分危险的事情,而民众却愿意去干,因为他们认为可以因此获得显贵。

如今只要擅长文章学术、能说会道,无需有耕种的劳苦就可以获得富足的实惠,无需冒打仗的危险便可以得到尊贵的官爵,那么人们谁不乐意这样干呢?结果就出现了一百个人从事于智力活动,却只有一个人致力于耕战的状况。

从事于智力活动的人多了,法治就要遭到破坏;致力于耕战事业的人少了,国家就会变得贫穷。这就是国家之所以混乱的原因。

因此,在明君的国家里,不用有关学术的文献典籍而以法令为教本;禁绝先王的言论,而以官吏为老师;没有游侠刺客的凶悍,而只以杀敌立功为勇敢。这样,国内民众的一切言论都必须遵循法令,—切行动都必须归于为国立功,一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军打仗上。

正因如此,太平时期国家就富足,战争时期兵力就强盛,这便奠定了称王天下的资本。既拥有称王天下的资本,也善于利用敌国的弱点,要想成为明君、建立功业,就一定得采用这种办法!

可惜……当今天下还没有出现我心目中的明君。”

此人的思想观念与一般的儒家弟子截然不同,这在桑海这种儒家圣地极为罕见。

嬴子凤听着听着,脸上就忍不住浮现出笑容:他大概知道隔壁的这两人是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