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六十八章 遍插茱萸(2 / 2)大明第一贡生首页

“是。”孙上器心里就大概有数了。

“您的意思,乃是出自那两位阁老的授意?刘阁老和李阁老?他们……人前都说他们是忠臣,似乎他们在士子中的名声还很不错。”孙上器隐约也有些担心。

李东阳苦笑道:“仅仅以为上听处和研武堂两处新开衙门的几句话,就让一位阁臣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实在是令人义愤。此事必定不能善罢甘休,这朝纲始终还是要维持的。”

李东阳问道:“难道不再试图,帮于乔一把?”

一来是不知说什么,二来是实在没必要说。

就算不是崇拜英雄,至少眼前也是个做大事的大人物。

对她而言,虽然跟张周不熟,但张周的名声她可听多了,那可是个英雄人物,至少能满足少女心中幻想的。

朱祐樘道:“朕要降谢于乔的罪,是因为秉宽吗?是因为这群人做事,完全不讲道理,只讲他们所谓的规矩。只要跟他们规矩不合的,他们就会认为是异类……新建伯调兵到偏关,多寻常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就能另生一个说辞,甚至要上升到谋逆的程度。朕要惩罚谢迁,他们就参劾秉宽……整得好像朕一切都是为秉宽而做这些事!”

“宾之,你有骨气,这是好的,可记住,一切都要见机行事,如今陛下是偏袒于张秉宽,伱我就要明白,还是不要硬碰硬。”刘健提醒。

“朕没有生气,朕是看透了这群人。”朱祐樘道,“在朕认识秉宽之前,朕也觉得他们做事有些狂躁,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明明朝野上下什么好事都没做,一轮到党同伐异的事情,他们一个个都又瞪起眼。这些人……都下狱吧。”

崔家小女正在院子里晾晒衣服,或是因为刚从京师带过来,加上这一路辛苦,她带过来的衣服都需要晾晒一下。

张周笑道:“我也就是太仁慈,如果是换了别人,他们就不会如此待人了。”

在李东阳跟刘健提及此事时,三份联名上奏,加上十几份单独的上奏,近乎都是参劾张周把持朝政,且与民争利,且无视大明法度,且任人唯亲……总归把张周形容为大明开国以来最大的奸臣,把张周批评到体无完肤。

哪怕只是路过这里的客商,也能收到一份新年礼物。

刘健想了想,好像张周的确不成威胁。

婆子也不知道张周是谁,或者说,就算知道了,也不知道张周身份意味着什么。

“是。”崔家小女应声。

利用言官的愤青思想,再或是这群人的投机想法,给他们许以一定的好处,让他们跳出来把张周往死里参劾。

……

年底最后一天,腊月三十。

想到历史上,再过个几年,到了刘瑾上位时,八虎横行时,这群文官有何办法?

……

张周道:“出来走走也好,总闷着不行,以后也不再用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想去哪就去哪,不过出门要注意安全。我给你留一些人,让他们保护你,顺带再多派几个人帮忙。”

朱祐樘指着那一摞奏疏道:“这不是吗?朕要定谢迁的死罪,他们自知在某些地方理亏,不去问谢迁辩解,却想着拉秉宽下水,这算什么?要给朕一点颜色瞧瞧吗?”

“太仁慈啊太仁慈。又能怎样?不过该下狠手,也的确是不该再手下留情了。”张周笑着自嘲一下。

“这……也倒是。”陈宽赶紧顺着皇帝的意思道,“虽称不上是无中生有,但都是在曲解陛下和蔡国公的意思。”

皇帝也算是看开了。

婆子灰溜溜走了。

“误会还少了?”朱祐樘一甩袖道,“若没有误会,他们跟朕说这些话作甚?明知无法说服他们,那也就无须再讲理,一切都按规矩来。铮臣是该有,但也该分清楚是非黑白,若是秉宽有做错的地方,他们参劾,朕完全能理解。但你看看他们所参劾的……有一处是正经在说人话?”

孙上器问道:“公爷您是何意?”

“这……”陈宽想为文臣辩解两句,但他也说不出什么。

随即里面的崔家小女听到门口的声响,也抬头看过来。

朱祐樘拿起几份看过,神色倒也平静,放下奏疏道:“看来,他们的反击开始了。”

崔家小女仍旧低着头,发现张周没留意自己这边,却还用眼角偷看张周。

……

朱祐樘道:“这群人已经被愤怒蒙蔽双目了,唯一能让他们清醒的,除了棍棒和铁链之外,就只有发配边疆,让他们承受到皮肉之苦。去这么说,这么做便可!”

小院内。

“这……”孙上器不太能理解。

张周打开来简单看过。

而也就在当天中午,张周刚吃过午饭,准备去那个安置了崔家小女的院子时,这头京师传来了有关皇帝要惩戒二十三名参劾他言官的消息。

还真是盲婚哑嫁,闺名这种事,以前也不好意思问。

李东阳道:“张秉宽算什么?他如今人都不在京师。在此事上,他到底做过什么?”

陈宽道:“陛下……此乃何意?”

因为张周现在是在跟主流舆论相斗,等于是站在了文人的对立面。

……

明明想跟你们一起做人,奈何你们不把自己当人啊。

“给他们点苦受受。”张周道,“年后来了,就让他们去干力气活,一个个光会动嘴,振兴大明不是靠嘴说的,他们想当忠臣能臣,却屁事做不了,有何用?让他们造船去!”

张周进来时,跟着一起进来的婆子还想讨赏。

“是。”陈宽赶紧应声道。

皇帝给一个大臣写信,还是私人的信件,让孙上器都觉得这对君臣关系非同一般。

“陛下……”送奏疏来的陈宽显得很小心,因为他知道,皇帝最见不得这个。

孙上器道:“那这些人……”

规矩都给你们立了,谁参劾张周谁倒霉,既然你们头铁,那朕也要成全你们啊。

“没有……但听说过。”崔莺道。

“那回头让你去看看,过年城里有很多戏班唱戏,这几天你随在我身边,还有明珊……难得在这异乡之地,还有你们两位红颜知己相陪,也算是美事一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