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忠臣祠(1 / 2)明郑1652首页

自从二月底各镇各营的兵甲装备配齐之后,明郑全军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大练兵,各地的校场之上战鼓军号声,枪炮声,喊杀声不断。在单调乏味而又艰苦的训练中,所有士兵心中似乎都憋着一股气,要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全部倾泻到敌人的身上。

“郑清议和”再度搁置之后,郑成功一面不断写信挑逗刺激陈泰,一面开始检阅麾下的大军,验收这四个多月来的训练成果。

因为时间和局势的问题,他并没有大范围的变革军制,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在原主的基础上做出了细微调整,要将这支军队从“海上游击大军”真正的变成“陆上野战强军”,他还有更多包括军队在内的工作需要完成,而不仅仅是加强装备,增大训练强度和改善补给。

郑成功又审视了一遍即将出征潮惠的大军,四个军镇,共计一万余人,其中两个精锐步战军镇,一个重甲军镇,一个骑兵军镇,还有中军内司总制蔡福麾下的两个卫队,各三百余人,一个是“黑人鸟铳队”,还有一个是“銮仪镇”。

明郑全军的野战精锐,都汇聚在此了。

郑成功对于军队的训练情况十分满意,他除了减少一些动辄杀头的严苛处罚之外,基本上延续了原主的军纪管理体系,并开始着手教育和改造由入伍的开明儒生组成的监营监纪队伍,为将来赋予这支军队更强的精神力量做准备。

当然,除了精神激励之外,郑成功一贯还有实实在在的物质激励,“儒生教导队”的培养需要漫长的时间的筹备,但“忠臣祠”的建设,在钱粮的充足供应下,就简单得多了。

郑成功将原本历史上六年之后才建成,用以供奉在“北伐南京大战”中阵亡将士的“忠臣祠”提前到了如今,并组织人手为之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

凡是在“抗清战争”中勇战敢战,毫不退缩,为国牺牲的将士,都将被供奉在“忠臣祠”中,永远享受后人香火的供奉。

有家人的,“忠臣祠”将会为之管理发放阵亡抚恤,授予勋章,并帮助抚养未成年之子女,赡养年迈之父母,接济无助之遗孀。

没有家人的,“忠臣祠”也会建立账户,将其抚恤留下,并在收养的战争孤儿中,为此寻找继子,改姓传承香火,并继承其获得的勋章荣耀。

局势已经到了如今的地步,还能坚持抗清,为了“不为奴”而战的勇士,需要有人记住,更值得后人永远记住!

“忘记历史就等同于背叛”,这或许是来自后世的郑成功对于这个时代最刻骨铭心的遗憾。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些为了民族衣冠,国家气节,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英雄呢?

三月上旬,郑成功亲自督造的“忠臣祠”正式建成,坐落于漳州府城中,第一批被请进祠堂中的,便是这六年以来,在抗清战争中为国捐躯的郑军数万将士,还有死守城池,宁死不降的陈鼎等文官儒士们。

郑成功在“忠臣祠”落成当日,亲自率领明郑的文武大臣在其中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并在全军中密集宣传,以振奋军心,鼓舞士气。

这一次,他要让那些在这乱世之中失去了父母,又还无妻无子的将士们也能放心,他们便是战死了,也永远会有人记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