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拖拉机在国家农业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下,暂时从“香饽饽”变成“老大难”。因为那个政策,大片农田变成了面条田。于是‘拖拉机离岗休养,小毛驴重上战场’的顺口溜流传开来。厂里一方面响应国家政策,不能在依靠原来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需要自主开展产业调整。厂里从上到下,三天两头开会。领导们也都被派往全国各地,进行市场调研。留了一个刚调来的“一把手”坐镇。厂里一部分职工跟着领导出门寻求发展,另一部分则是留守。
留守的职工,需要加班加点完成余下的履带拖拉机订单。那些订单工期短,干活的人又少,加班加点成了便饭。萧田野最近为了那个小小的目标,跟着老韩海绵吸水一样学习技术。
枯燥的工作中,萧田野偶尔也能开着叉车在厂里配送零件,这让辛苦的生活有了些乐趣。
忙碌的日子,时间像是加速度一样,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十月底,秋风渐起,萧田野觉得一早一晚骑车都有点冻手。
二妹萧书和被派出去做调研,其他上学孩子的基本上住在学校努力准备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家里只剩下母亲和萧田野。
天气渐冷,母亲也不帮着食堂送汽水了,改成往食堂送煤粉,然后再加工成蜂窝煤。厂里的效益不太好,食堂也是变着法子控制成本。煤粉便宜,和些泥土制成蜂窝煤,节约成本并且一点不耽误用。母亲就盘算着,这样可以多挣些钱。家里三个人挣钱,却也不够七零八碎的花销,每每到了月底就捉襟见肘。
萧田野当然也能感受到家里这些窘迫。
老韩为了鼓励仅有的青年工人能牟足劲干活,订立了一套很新潮的奖金制度,设立了一个“标兵”奖。奖金是老韩每月从工资中抽出的十块钱。
十块钱在市场上可以买五十五斤大米,萧家一大家子人可以吃上半个月。萧田野每天尽量跟着老韩多干些活,想着既能拿到奖金又锻炼手上的活儿、家里经济上也能宽裕些。
十月最后一天,萧田野跟着老韩,一直加班到了晚上十点。一天繁重的劳动下来,萧田野只觉得身心俱疲。厂区只剩下幽微的路灯,老韩点了一根烟,两人默默地走出二号门。二号厂门保卫人员在门房里打着瞌睡,大门没开,只开了单人可通过的小门。
大路上路灯早已经熄灭,甚至看不清前面的大路分叉口。老韩只说了句,走了,便骑着车回家,他至少得骑上半个小时才能到家。
萧田野揉了揉双眼,骑着车过了马路,正要抄近道走人行横道。车轮子突然被一个软软的东西碰到,吓得他急忙刹住车,从车上跳下来。他连忙把车倒退几步,然后把车放倒。蹲下身一看,竟是一大一小两个人裹着大衣,像是刚睡醒的样子。
其中一个声音苍老,看到萧田野的工作服,激动的说:“同志,你是厂里的职工?”
萧田野连忙扶起老人还有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
交谈后,得知,这爷孙俩是吉林省人。他们为了家里一台拖拉机的零件,坐火车赶来洛阳,来了一天,也不认识人。下午时候好不容易有个热心肠的工人,帮忙问了问。却得知他们那个拖拉机型号是前几年的产品,需要的零件可能已经没有了。他们明天中午的火车,爷孙俩不舍得住旅馆,反正天气不冷,就在厂门口凑合一晚上,明天一早在碰碰运气。那台拖拉机是他们一家人的命根子,全家人的口粮全指着它。
萧田野听罢不忍心爷孙俩继续在这里受冻,说道:“大叔,您不嫌弃的话,带着孩子去我家凑合一晚上。我在去问问厂里仓库,那个零件的事?这要是冻一晚上,你俩都得冻出病来。”
大爷很是拘谨又感动,两天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遇到的人大都是公事公办的模样。
萧田野语气里满是真诚,大爷拉着孩子就跟着萧田野回了家。
母亲还没睡,在院子里打扫散落的煤粉和尘土。萧母听了大概的缘由,她倒也是热心肠,就招呼两人进屋。将两个竹板床撑开,为爷孙俩在客厅铺了张大床。
萧田野则是直接又下楼骑车向厂区走去。到了仓库时,只有一个老头在值夜班。问了那个零件的情况,老头一听就说那个零件倒是有一些,但是被封存在技术科。要是需要,必须得领导签字才行。
萧田野问了句,哪个领导签字。老头扭头看了眼远处二层红房子,说那里面的大领导签字才行。
已经是深夜,他不知道那个所谓大领导的家在哪里住,以前只知道读书,对于厂里的信息实在知之甚少。
只能瞎猫乱撞,去厂办公室那里碰一碰运气。
到了二层小楼门口,门口保卫处的倒是认识萧田野,寂寥的夜班竟然有人来,立马睁开惺忪的眼睛,道:“小萧,这大半夜你不睡觉。跑这里干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