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3章 歼灭性打击(1 / 2)明末中兴路首页

同许多年前的明军类似,同西方军队交手经验更少的萨菲王朝军队某种程度上在火器方面要更落后一些。虽然摸到了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和门径,比如在制造工艺并不是很强,军队素质也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轻型榴弹模式的野战炮可以在作战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像明军中曾经广泛装备并发挥作用的是二将军三将军之类,太平天国时代的清军也能让每个营不过区区几门劈山炮就能起到火力核心作用。

可是在面对萧轩所率领的主力精锐这样的队伍的时候,这种火炮的局限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出来,那就是在面的没有太过完善铠甲防护的对手的时候可以取得不错的杀伤效果。可是面对对钝击伤害有相当防护能力的对手就在很大程度上无能为力了。按照应天一带的军队在以前的测试,威胁广泛装备如今新亲卫营的顶级材质水平轻型板甲或者中上水准中型板甲构成有效的钝击伤害,依弹丸重量和型制不同至少需要有一千二百到一千五百左右焦耳的能量。这意味着初动能的平均需求在两千焦耳左右。即便是发射重霰弹,要确保火炮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漏气导致效率降低的现象,颗粒数至少应该在三十枚以上。可是那些明清水准的轻型野战炮大多数都达不到哪怕六万焦耳左右的炮口初动能。或者说即便达到这个水准,也得是五百斤或三百公斤身管左右的中重火炮才有可能。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整个军队在新的火器时代缺乏实战意识。没有人去认真的去做各种实验来验证针对不同的目标和对手,什么规格的咸蛋才是最为有效的。

因此,萨菲波斯人发射过来的弹丸大多是六七钱左右重量的轻霰弹,还有一些明显过重的独头弹。即便是一些口径规格不小的火炮发射出来的霰弹也是如此。原因似乎也很简单,这样的弹丸是在干燥的土地上能够形成针对低防护目标有效跳弹杀伤的最小规格弹丸,同时也是很多手铳和火铳弹丸的规格,在制取和实际使用的时候最不容易搞混。

这样一来,虽然那如雨一般的弹丸也覆盖了松散战线上的二三百名官兵,俄真正因此而伤亡的却不到十人,还往往是一些轻伤。那些规格太小的霰弹在命中精良的面甲的时候往往也不能形成真正致命的伤害。

当然,这样接连不断的火力打击让新亲卫营的官兵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也只能被压制在以最快速度挖掘开辟起来的卧姿散兵坑内,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正常的人看来,这都是在猛烈的炮火打击之下遭受真实性压制的效果,而并不是什么诱敌的战术。

就这样,又有接连不断两万左右的后续部队投入到了大军刚刚兵临伊斯法罕不久的反攻中,投入到反击之中的波斯军队也增加到了七万人左右的兵力,而阵地的对象只有三面包围圈中不过千人左右连绵四五里的防御阵线。

大概不过一里左右的距离上,根本无需顾虑马力的骑兵队伍不过片刻之间就逼近到了骑射乃至骑兵火器的有效开火范围内,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新亲卫营的火力展开了,在几乎很短的时间之内,千余枚早就填装好的弹药就打了出去,其中多数是黑火药穿甲体穿甲弹,也有一些是中近距离上开火自卫的箭霰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