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无事献殷勤(1 / 2)锦唐梦首页

古代修行类茶道,是通过饮茶得道。“得道”的另一种解释应该是得道成仙。

《抱朴子》中说:“上士得道,成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由此可见,茶道与道门却有不解之缘。

谢映登虽然早以看破世俗,但却唯独喜好饮茶。这些年,也始终坚持修行类茶道。这种茶艺讲究饮茶环境清静,讲究独自饮茶品茗,益神思,得茶之神韵,以饮茶作为益思,参禅,修行的途径。

李守义做人家的弟子,师有所好,必须要投其所好。可这好茶饼,一饼难求,一时间去哪儿淘换呢?

幸好,喜欢附庸风雅的韦晋带了,才算解了李守义的燃眉之急。

隋唐以来,茶道大兴,无论帝王臣工,还是文人墨客,对茶道皆趋之若鹜,办茶会、写茶诗、着茶文、品茶论道、以茶会友已成寻常事。

要是没有一手点茶的好手艺,即便身份再尊贵,也难免被人鄙夷。而皇室对子弟的教育严苛,即便是李守义这样顽劣的家伙,也有一手不错的茶技。

宫廷煎茶的程序想当复杂繁琐,分为:备器、鉴赏茶饼、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置茶兑汤、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十六个步骤之多。

摆好器具,李守义将手边的盒子抽开,十六张印龙凤,饰以金箔茶饼在内,每张二两,每斤八张,共计二斤。

此茶乃御用贡茶-方山露芽,产自福州,生闽方山山阴县也,因数量极少,其味甚佳,便极为稀罕。按宫制,只贡帝后与太子。别说谢映登没喝过,即使是后妃、近臣之家,亦非赐而不可得。

当然,李守义是个例外,他是在显德殿长大,拿什么都不用跟李贤打招呼。这盒茶饼,还是早先拿来准备送给裴谈的,但离京时忙过了头,给忘却了,却不想被韦晋带了过来。

好茶自然要好耐心,从炙茶开始,李守义便的话匣子便打开了:“师父,说到这方山露芽,我就就屁股疼。”

“记得那年,我养了一条小狗甚是调皮,啃食了显德殿的方山露芽,弄得我父王,半年都没得喝,而且每次想喝时,便踢我一脚。......”

谢映登当然知道,这只是师徒之间日常的闲聊。来峻极峰这些天,他能感觉到李守义在克制,但却依然时常忍不住提及太子,便知其父子感情甚好。

自古天家无父子,反目成仇者笔笔皆是,即便是神武如太宗皇帝,也免不了逼父弑兄。看来,当今东宫的这位,的确是个和善、仁厚的君子。

点茶之时,瞧着李守义的手娴熟且稳,谢映登会心一笑。点茶的高招在于茶末调膏均匀后,向盏内注汤开水的同时,用茶笼或匙子在盏中环回击拂的动作要掌握得好。

搅拂的技术高,能产生蓬勃焕发的白色泡沫,称做汤花。他这般年纪,能学会控制击拂的力度,做出这些汤花来,足见太子在他身上花足了心思。

茶盏中明黄的浸出物犹如丝束在水中生发而出,幽兰之香也随着水的蒸气飘浮进鼻息之中,喝一口,兰香入脾,舌下生津,满口甜香。

“父子人伦,尊师重道,乃天地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