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5章 都是小姑娘呢(1 / 2)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首页

娄晓娥问自己的小秘书,“陈探长有说来做什么吗?”

阿霞回话道:“他说有点事情要找李董,人现在在会客室那儿。”

娄晓娥追问道:“态度怎么样?”

阿霞又回道:“挺和气的。”

李铭起身说道:“我去会一会他。”

娄晓娥也站起身,她还担心李铭脾气不好,“你先问清楚人家的来意。”

李铭在会客室见到了来人。

保安公司的许志勇经理帮忙介绍道:“李董,这位是中区警署的陈探长。”

陈探长面对真正的猛人不敢拿大,“李董,幸会。”

李铭微笑道:“陈探长,不知道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

陈探长姿态做得很足,“这次不是我们警队的主意,是防卫科的防卫司给港督出的主意。”

“港府也就要求我们警队把港城的能人异士都请去帮忙研究应对那位‘神秘人’。”

(保安局的前身叫防卫科,主管的职务名:防卫司)

李铭微微皱眉,“都请了些什么人?”

陈探长坦言道:“因为邀请名单不是我们警队列出来的,所以具体请了谁,我也不是很清楚。”

李铭笑眯眯说道:“我不是在炫耀。”

“我一分钟几千块上下的人,和你们警队相处我还是很乐意的,和那些江湖骗子待在一起我是不去的。”

李董这个话不是在吹牛,利润没这么多,营业额真有这么多,港城的人都知道。

陈探长来的时候就想过了会很难请,“本来是拜托了行政局的胡议员和我一起来邀请您的。”

“胡议员在来的路上突然身体不舒服,他去医院了。”

李铭戳穿道:“胡议员是猜到我肯定不愿意去,为免大家尴尬,所以装病躲过去了。”

“确实,港城没有几个人比我有钱的,我干嘛要掺和这种替别人玩命的事情?”

“陈探长,我也不为难你。我给你一个很好的理由回去复命。”

“我们公司的娄董事刚去了瑛国,他和瑛国上议院的几位贵族议员正在商讨合资建厂的事宜。”

“现在是伦敦时间早上7点钟,我今天一整天要等伦敦的国际长途,没得空闲。”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陈探长只好告辞道:“我今天是冒昧打扰了。”

娄晓娥微笑吩咐道:“许经理,你帮忙送一送陈探长。”

陈探长客气道:“请留步,不用送的。”

许志勇经理是听娄晓娥的,还是陪着陈探长一行人离开。

李铭给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死马当活马医的港府后续没有再来骚扰了。

董事长办公室里。

娄晓娥疑问道:“港府这是想抓人么?”

李铭回应道:“兔子急了也咬人,有些人不试一试,他们不会死心的。”

“晚上我打疼了他们,他们就知道哭爹喊娘的了。”

“这个月没人来收规费了吧?”

娄晓娥给他倒掉凉了的茶水,忙忙碌碌的加热茶,“倪休经理说帮派的有交,正府单位的没交也没人催收。”

“估计人心惶惶,上面的没有时间管事,下面的人也不敢乱来。”

李铭随意说道:“要留着人管理整个港城的事务,不然我直接了当的把这些人全突突了。”

娄晓娥劝道:“教训了一番就行了。”

“你自己也要少冒风险。”

李铭很不以为然,霸气侧漏,“港城这些土鸡瓦狗,我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从天而降。”

夜里。

李铭巡视了一圈京城事务,才回到港城搞事情。

免得杀错了人,他首先去了还在加班的‘助学金项目处’,已经没有人排队登记了,他很轻易的搞到了名单。

走远后,李铭还顺手扔了两颗手榴弹给那些躲在附近搞埋伏的人。

这些人挺聪明的,算到他可能会来查看名单,挨炸弹也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轰!轰!

两声巨响过后,好些警车驶向‘助学金项目处’的方向。

李铭早已赶去了下一个地点。

三更半夜,警队像无头苍蝇一样疲于奔命。

第二天。

港城的各大报纸用早早留好的版面发布了最新进展。

九龙茶楼。

捐钱的人太多了,除了议论两句谁捐得最多,其他人压根没有关注度,讨论更多的是谁死了。

年轻人唐经理眉飞色舞的说道:“死了两个瑛国人,八个华人。”

“按部门算,裁判司被杀了1个;工务司署被杀了2个;市政总署被杀了2个;警队的最多,被杀了5个。”

山羊胡严董点评道:“警队的人最多,被杀最多也合理。”

唐经理啧啧称奇,“一晚上能杀这么多人,来回奔波居然只用了1个小时。”

中年人孙老板补充道:“九龙、港岛都有,应该是提前收集了这些人的家庭住址。”

唐经理猜测道:“之前留出了一个月的时间,看来是在查这些资料。嘿嘿,估计很多人今天要搬家了。”

孙老板呵呵说道:“搬家?有用么?躲得过今天躲不过明天。”

“我看啊,要不直接去捐钱,要不直接跑路去国外。”

山羊胡严董了解行情,“捐钱是最划算的。”

“跑路的洗钱手续费并不便宜,这种急急忙忙的落跑,别人要个两三成都算是友情价。”

唐经理琢磨道:“你们说这‘神秘人’不会是一开始就算计好了吧?”

“让那些收黑钱的人纠结着是跑路好还是捐钱好。”

山羊胡严董点头道:“定5倍的收入,看来是综合了各方面的考量。”

这时,茶楼的跑堂高声喊道:“最新消息,‘华侨日报助学金项目处’今天已经收到价值2亿港元的捐献!累计超过5.5亿!”

重要的消息连报了三遍。

茶楼的老板是会做生意的。

中年人孙老板评价道:“那些人没有再纠结了,选择了捐钱。”

年轻人唐经理晃动报纸,“这10个人也算是没有白死,给活着的人打了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