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武学在开创之初,便要确定其立意根本;当今江湖里的武功可大致分为四类:道门、佛门、军伍以及杂家。
在这其中佛道二属占了宗教的便宜,背后经典无数、思想深邃,无论是慈悲之意还是超脱之愿皆有无数义理支撑,有此依凭使其武功能推演至更高的境界。
而军伍中的厮杀术,虽然也有着以杀止杀、以武止戈这样的宏大愿景,但奈何无人发展不成体系;而且只有乱世才是军卒的舞台,可乱世在历史长河中又是以断续的状态出现无法捏合,所以源自军伍的武功并没有适合它生长发展的土壤。
最后剩下的杂家,这是佛、道、军伍之艺流传江湖后碰撞融合产生,究其根本并无丝毫明确立意,就是纯粹的争斗技击之法。
关于武学的立意,无门无派的江湖莽汉并不能理解这东西究竟有何重要。
在他们看来,武功就是杀人术,只要够强、够狠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扯淡。
而名门正派出身者,初学自家的功夫也不会理解这两者有无的区别,随着日渐修持、功力愈深方会有朦胧领悟。
习武者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此过程以自身精气神为基、三位一体不可或缺,如此才能平衡有序以臻大道。
杂家武功就佛道武功而言缺少的便是炼神,而炼神这种事不似精、气二者那样有形有质,它是一种心灵修为。
普通人一旦练武,便会开始增强筋骨、壮大气力,随着时间累计很快就会显露出与周围人的不同来,就像军中士卒或者宰畜屠夫那样迥异他者的气质。
当其他人都只是手持木棍时,有人却突然把木棍换成了菜刀;这一刻,心灵中的某种平衡便被打破了。
随着时间渐渐流逝,那人手里的菜刀又换成了长剑,长剑慢慢又换作百炼的宝剑,甚至最后成为无坚不摧的倚天神剑……这是一个凝望深渊的过程。
假使那个手持木棍的人,能够有机会站到手持倚天剑的自己面前,他还能认得出这是谁吗?
心已不同,人还是同一个人吗……
学武倘若只炼精气,到最后就如同幼儿挥舞巨锤,不但会危及他人,更会伤到自己。
武功练到高明处,神虽然依旧看不见摸不着,但却会对外产生影响,慕容博和萧远山偷练少林绝技,功力渐深后会遭受肉体之苦便是如此。
除此之外,在练武前期,神与精气两者亦有莫名联系,三者平衡才能互相促进,若有缺失便走不远了。
一门精妙的剑术,根据其立意往往蕴含着不同的炼神之道,辅以内功吐纳心法,内外相合表里互助。
可偏偏陆大有是个剑痴,不是痴迷练剑而是剑道白痴,但凡剑术稍微精妙些,到他那就行不通了。
这又该如何去藏神于剑?风清扬为此头痛。
在创功之初,他依据陆大有越打越快,以及招式需得简单,最好是一板一眼的这种要求,曾设计出了套剑法。
可事后自己持剑练了一遍,发觉得这剑法简直匠气十足毫无神意,实在是俗的没边了。
就像他自己说的,这哪是剑术,分明是剑舞,是那种青楼女子才会耍的东西。
所以这门才诞生的剑法紧接着就被毁灭,风清扬没对任何人说起过,并且放弃了对招式的钻研,叫李老头转告陆大有,让他自己去搜罗。
如此一来,这剑招是好是坏就不关他风清扬的事了,自己只需要给那剑招尽量配上属于它的意境就行,若是到时候连意境也配不上那更好,这剑法和自己就更不会存在任何关系。
强迫症大多是完美主义者,这句话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而风清扬在剑术方面就有强迫症,做就要做到完美,要么就不做。
某种程度上风清扬其实已经放弃了这门剑法,在他看来陆大有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家伙,去江湖转一圈又能搜罗到什么秘笈?
到时候他随意统合归纳一下,让这件事有个结果,大面上能够交代的过去也就成了。
可他不曾想到的是,对方带回来两份秘笈,而其中之一居然是《辟邪剑谱》。
当年他行走江湖时,林远图虽然还在人世却已经封剑归隐不再出手,辟邪无敌的大名他自是听过,却从未有机会见识。
他曾观过林家后人使剑,可显然对方只是学了套花架子未得剑法神髓,还因剑法就此失传而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