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1、风筝(2 / 2)大唐小吏首页

赵平安将哨册放在了一旁,双手捧着碗,一边喝水一边想。

他将黄巡喊了来,具体问过这纸鸢的处置。

黄巡说,那只风筝是营东十里外的一处人家的。赵平安曾交代过,营中任何杂物都需有来路,军士们捡到风筝后,就径直去找了失主。这方圆十几里地,也就只有那处有人家。

赵平安拿出舆图看,黄巡便指认了一番。

黄巡道:“放风筝的人家在高处,风筝上束着的麻线不结实,确也容易被吹断,眼看快入冬了,风力是大了些。他们说是昨日飞丢的,不知在天上飞了多久,今日一早便落在了营内。”

“问过那家人了?”

“都问过了,没什么异常,附近也无甚可疑之人和可疑之处。”

赵平安深吸一口气,许是自己多心了。一只风筝而已,确实不必如此大惊小怪,既然没什么问题,那便作罢吧。

“署令可是担心有细作?”

赵平安点头,“此处军港,眼下其实倒也无甚秘密可言,更没什么值得细作来窥探的。”

“可若是要窥探,风筝又有何作用?”

赵平安摆了摆手,道:“黄队正常年在海上,在海上行船时,重要的是什么?”

“风向。”黄巡一时迷茫,“这风向在海上可用,可在长江和鄱阳湖上,又不全靠张帆吃风行船,细作在湖湾军港上放风筝,没什么太大意义……”

赵平安笑笑,“风筝个头小,看上去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风筝却能准确预知一处险要的风向、风速,找准此处风的规律。不过我这地方,也不是见不得人,几艘船而已,他们却也没必要耍这些花花肠子。咱营中的匠作、出门采买的军士,随便绑一个便一清二楚,想要用风做什么文章,除非他想学三国的诸葛亮。”

赵平安走到帐外,看向了舱坞的方向,“可我这里区区几艘船,用得着他们这般大费周章么?要烧,也是去烧江州军港。”

黄巡吃了一惊,“那这事,须不须与卢县令说?”

“都只是胡乱猜测,犯不着我两个去触这般霉头。若要我等来提醒长江水师的冬春防火事宜,那职方司与江州漕运司真当罪该万死。”赵平安道:“既与我等无关,便就不操这份闲心了。黄队正,安排下去,下月初湖水涨潮时引水,首批战船出闸让出坞仓,全营方圆十里戒严。还有一批军资、粮草进港,你选调百人接迎护送。”

黄巡正经起来,拱手称是。暗想该是要往战船上装武备了,这船造的与他的认知略有出入。他还从未见过留有如此多弩窗的战船。那一排一排的弩窗,想若装上了弩具,该是十分壮观。于是心里也高兴激动,只要战船能出航,弟兄们就终于有了座驾,便能在鄱阳湖上开展演训。

离开水师半年了,终于又有船了!

这四个月,炮场按约定浇铸了八十门三百四十斤佛郎机以及相关配套的子炮、伏火雷、弹丸和铁砂。赵平安提议利用十一月湖湾军港过冬储备时机,鱼目混珠一齐将它们运来,以遮人耳目。

卢玄那边不出意外,也已卸任了江南漕运司使的权职。安心地整顿江南谍务,届时他会尽全力掩护此次运送佛郎机的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