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我接了(1 / 2)大唐小吏首页

赵平安停了下来。

他转过了头,看着已经有些焦急的霍县丞。

这事跟做梦一般。

“霍县丞,你与卢县令乃一县父母。此等要务,我一个在山里砍柴打猎的乡野人,实在想不通为何会找上我来!霍县丞如今如此恳切,让平安不得不疑心,这其中,有什么蹊跷。”

“哪有什么蹊跷!”

霍县丞摇了摇头,道:“朝堂官场上的事,平安知之甚少。江南、剑南、黔中、岭南四道,涉及到一位皇子,数位朝堂肱骨。此时说起此事,确实说来话长。但如今面临的情况,是官员更替,吏治不稳。拿顾县来说,许多从前的老吏都辞了。原本朝堂一跺脚,地方州县各府便是要震上数年。自赵元良赵相掌权后,军政事体都有更张……”

霍县丞深吸一口气,说到此处忽然摆了摆手,脸上自嘲笑笑,道:“哎,我与你说这些作甚。你又不懂……”

“是说,江州、顾县,是被嫌弃的那个?是朝堂上斗不过,被发配来的?”赵平安忽然接嘴道。

霍县丞抬头,看向了赵平安,眼神里惊讶,嘴上仍硬:“平安莫要胡说八道。”

“那就了然了!”赵平安点头。

要说这个世界,什么人最精明。那便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做生意的巨贾,眼光独到,奇货可居。还有一种人,就是官场中人。而在官场,又分两种,一种是官,一种是吏。

官不用说。就事论事,只说吏。

所谓吏,就是各府衙下边办事的公职人员。他们没有品秩,但他们世代相袭。他们常年盘亘与一地,与当地官员属于从属关系,又属于依附关系。

县衙有品秩能称为官员的,只有三人,一是县令,二是县尉,三是训正。

县丞都没有。

这三人,一个统管全局,一个分管治安,一个分管教化。

而除了这三人,其余人等,皆称为吏。这些吏,若是不犯错,他们可是终身制的,甚至可是世袭的。官员任命一地长则数年,短则数月。但吏几乎是一辈子呆在一处的。官场不好管,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一地的吏治不好管。因为这些吏,在一地盘根错杂,既与官员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能力强的吏,甚至能代替官员行使职责,当然,也包括贪赃枉法、夺财图命。从某个角度来说,一地官员的清廉,便是一地吏治的清廉。一地官员的贪腐枉法,便就是一地吏的贪腐枉法。

而这些吏,又有相当的官场知识。何人要巴结,何人能唾弃,他们有一套自身的准则。他们不怕官员懒政、怠政甚至无能。官员越懒越无能,吏的权利就越大越专权。他们担心的是,他们依附的官员是被朝廷丢弃的弃子,是官场斗争的牺牲品。在这些官员的领导下,他们胆战心惊。

所谓树倒猢狲散、大难各自飞。

这都是最好的结局。

真正担心的,是一个风吹草动,他们就有可能被牵连,朝廷的屠刀就可能会落到他们的头上。那时候,没人会保护他们,也保护不了他们。

而这个年代,满门抄斩是家常便饭。

一个月几贯钱而已,卖什么命?没人敢拿着全家的脑袋去轻易豪赌,更何况适值正唐帝国国运转换,内外国战烽火连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