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9章 令人头疼的祭天金人(2 / 2)汉厨首页

听到此话,卫青、霍去病、曹襄三人脸色微变,却谁都没吭声。

刘彻却登时来了精神,笑道:“如此说来,杨川有后了?”

旋即,他眉头微皱,甚为不悦的说道:“看看这个杨川,就算要开疆拓土,去西域打仗,也不应该如此猴急,总得等到明年开春后,朕再派去病、曹襄统领大军前去;

这下好了,他自己失散西域没了踪迹,满月儿她们就要临盆生育,他却……唉!”

刘彻端了一杯酒,十分烦躁的挥挥手,让那些歌者和舞姬退下,这才叹一口气,传旨:“崔九,把杨川家眷都接回长安吧。”

崔九点点头,闭上眼,继续打盹去了。

卫青、霍去病、曹襄三人赶紧起身:“陛下圣明。”

刘彻摆手:“都退下吧,朕有些困倦了……”

……

酒宴散去,等众人退下。

大殿里,就剩下刘彻与大长门崔九二人,几十根巨大蜡烛哔哔叭叭的燃烧着,火盆里的木炭烧得通红。

“该下一场雪了。”

刘彻端坐在案几之后,有些出神的望着大殿门口白花花的冬日暖阳,莫名的有些情绪低落:“崔九,上林苑一带的积雪化开了没有?”

崔九双手拢于袖中,面无表情的说道:“有些地方化了,有些地方没化。”

听了崔九的废话,刘彻也不在意,他伸手在案几下面拿出一件物品,甚为无趣的瞅着,用手拨弄着,眼角的疲倦难以遮掩。

却是一个地球仪。

此物乃匈奴人祭天金人里拆出来的,有一个十分精致的黄金支架,支架上,一颗比狗头略小的圆球上,黄的,蓝的,红的,绿的,紫的,镂刻了很多颜色,轻轻拨弄一下,便会滴溜溜旋转起来,煞是好看。

“朕参详此物一个多月,却终究看不出什么名堂,崔九,你觉得这是一件什么宝贝?”

崔九皱眉:“应该是一幅地图。”

“地图?”

刘彻眉头紧锁,沉吟好几声,方才开口:“刚一开始,朕就觉得是一幅地图,可是……”

如果说,这是一幅地图,倒也能说得过去。

毕竟,这个圆球之上,其中有一片地方,山川河流的形状就很是熟悉,可不就是汉帝国的一些地方?

问题是,这也太大了啊。

“太史令有什么说法?”刘彻问道。

“太史令认为,此物乃天下地理图,”崔九缓步上前,伸出一根枯瘦食指,指点着其中一片地方,“陛下请看,此为大河,此为大江,夹在中间的这一片山川,应该便是中原、关中和齐鲁之地。”

“此外,这一片棕色地带,应该是陇西以西的若羌高原,以北这一条长廊峡谷地带,应该是陛下刚刚打下来的河西走廊……”

崔九老贼的声音很是轻柔,难得一见的说了很多话,这让刘彻都有些意外。

“陛下,匈奴人的祭天金人,来历神秘,听太史令言说,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有祭天金人的传说,只不过,谁都不曾见过,有人猜测,应该是上古时候遗留下来的物件。”

“上古时候的物件?”

“这是我猜测的……”

“……”

刘彻凑在‘地球仪’前,轻轻拨转,令其缓缓转动,眼底的疑惑之色却始终不曾散去:“只可惜,杨川小贼不在,以他的机灵,应该能猜出此物的用途。”

崔九目光闪动,似乎想说什么。

不过,老贼终究没吭声。

刘彻看了一会儿地球仪,觉得甚为无趣,往绣榻上一躺平,挥挥手:“听说董仲舒回长安了,你带过去让他瞅一眼。”

崔九点头,用一个锦盒装了地球仪,转身走出大殿。

前段日子下了两场雪,这十几日来,冬日暖阳白花花的有些晃眼,老贼在大殿台阶上停顿了几个呼吸,这才缓步出宫……

……

董仲舒从陇西回来,并未去长安城,而是直接回了竹园头村对面的太学院。

渭水清冽,结了半河的冰,在阳光照耀下,宛如一条蜿蜒的玉带,河岸两侧的柳树看上去很寂寞,光秃秃的,在风中轻轻摇曳、摆动。

喝一口清茶,叹一口气。

这位汉帝国的大读书人坐在临窗的木榻之上,手中捧了一卷书,却几乎没什么心思去看。

不知怎么回事。

望着渭水对岸,杨川家的那片庄子,董仲舒就觉得很没意思。

炊烟袅袅,仆役们里里外外的忙乎着,有的在挑拣着种子,有的在给牛羊牲口添草,乍然看去,就像是一副静谧的山水画。

可是啊。

那座庄子的主人,杨川小贼,却在河西走廊不见了。

这一切,还有什么意思呢?

董仲舒叹一口气,随手将手中书卷丢在案几之上,端了一碗茶,却喝了一个没滋没味。

杨川小贼固然可恨,心黑手辣也就算了,欺负起读书人来,一点都不含糊,曾经让他这位大汉第一读书人嫉恨难当。

可是,当他听说杨川带了一支不足八百人的骑兵,离开胭脂城,一路向西而去两三个月却从此没了消息,董仲舒就觉得心里头有些堵。

“以那小贼的谨小慎微和狡猾,应该没事吧?”

董仲舒苦笑一声,放下茶碗,将那一卷书展开,有一搭没一搭的读着,渐渐的,竟有了些许困意。

不过,作为读书人,白天睡觉可是不允许的……

就在此时,房门被推开了。

“董公不回长安城,将家中十二名美娇娘丢在家里,自己却跑到太学院来了。”

崔九进门,瞅一眼董仲舒:“陛下让我送一件东西过来,好让你董公辨识一下真假。”

董仲舒微微点头,伸手相邀:“大长门,请坐。”

崔九却没落座,而是直接将手中锦盒放在案几之上:“董公乃大汉第一读书人,想必听说过匈奴人的祭天金人……”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看夕阳……莫名的有些情绪低落,饭也不想做,书也不想写。

果然是每个月总有那么一两天,男人,也会来亲戚?

《浮生六记》写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