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一家五星级酒店,微信公司召开了发布会,微信公司以20亿的估值,从各大机构融资到了4亿。
原本各大投资机构对微信公司的估值是10亿,可是小胖子玩了一手,他也不知道怎么说服他父亲,让他父亲卖掉了家里的矿,然后财大气粗的报价,对微信公司估值20亿。
其他投资机构,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融资之后,徐征等人手中的股份纷纷稀释了。徐征手中的股份从35%稀释到28%,江峰手中的股份从30%稀释到24%,宋雅、林静手中的股份从15%稀释到12%,姜明他们手中的股份从5%稀释到4%,而江峰的父亲投入2亿获得了10%股份,工商银行等投资机构则是投入2亿获得了10%股份。
第一次融资顺利,也代表着微信公司多了4亿的现金,可以迎来更快的发展。
.......
徐征再三检查了一遍论文,确认无误后,先把三篇论文转成了pdf,然后登陆了arXiv官网,将论文上传。
没有同行评审环节的arXiv,无疑是最快的选择!
因此很多人怕自己的研究被窃取或者别人也攻克了研究,为了争抢成果的荣誉,往往是先将论文上传到arXiv进行占坑。
如此一来,哪怕是最后打官司,只要在arXiv先占坑,那么法院就会依照先后顺利将研究成果判给作者。
学术界是非常残酷的,同一个课题可能全世界有很多科研人员在同时进行研究,但是胜利者只有一位,真正的赢者通吃。
谁先发论文,谁就是赢家,一切荣誉就归属于谁!
哪怕两者的研究先后出成果,也是一样的!
当然像这样先把论文上传到arXiv也不是没有弊端。
唯一的弊端可能就是和有些期刊、会议的投稿原则冲突,比如在截稿之前上传论文可能会违反双盲规则等等,不过徐征现在也不是很在意这些东西了,而且他相信那些接收稿件的期刊,也不会在意那些细枝末节。
有些期刊在意这些东西,那他找一家不在意这些的期刊就是。
徐征将三篇论文投稿给《数学纪事》,之前他证明周氏猜想的论文也是投稿给《数学纪事》,有了合作,再次合作也就比较容易。
要是投稿给其他期刊,说不定编辑不知道他,将他论文视而不见,说不定他得等一两个月才能得到回复。
他刚刚点击发送,状态显示“submitted-to-editoria-office”,意思是稿件已经送往编辑办公室。
正当徐征还想着过几天再关注论文的事的时候,他的邮箱提醒他有新来的邮件。
徐征微微一怔,随即打开一看。
“怎么可能!?”
是太平洋对岸发来的版权授权协议书!
也就是说,他的投稿已经进入到了所谓的“proof”流程!
虽然各个期刊的规则不一样,但大多数都是在接受稿件之后才会发送授权协议,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天到两周不等。
也就是说,他的稿件在一瞬间完成了插队,直接呈现在了期刊编辑的电脑中。
这效率未免太高欧拉吧?
原本他想着,哪怕他在《数学纪事》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怎么也需要两三天时间才会有回复。结果现在却是按秒计算。
摇了摇头,徐征下载了邮件中的协议书,按照要求签署了授权协议,将电子档寄回了邮件中给出的地址。
等待了大概五分钟,他刷新了投稿的网页。
under-review!
这意味着他的三篇论文,已经通过了技术编辑的格式审查,即将由专业的学术编辑进行审稿,也就是进行所谓的外审!
一般人第一次投稿都会在技术编辑那个地方卡个几次,而他的这三篇论文,估计技术编辑连看都没有。
而至于接下来的外审,将是整个sci投稿中最严格,也是最漫长的过程。
因为一般情况下,学术编辑本身也是忙碌的科研人员,而审稿是无偿的工作且需要耗费许多精力,因此什么时候为学术界无偿贡献自己的力量,都得看审核员的心情。碰到比较磨蹭或者比较忙的,卡你个几个月都是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