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读水浒太祖震怒(2 / 2)北宋朱元璋首页

这书对于【造反】两字的描写和教学,简直是事无巨细,完全超出了小说的范畴!

在朱元璋看来,这书作者费尽心机写出这本书,为的就是给全大明的犯罪分子开班授课!

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各种案例,让教学与实战相结合,保证学必教,教必会!这份认真的教学态度,简直能让天底下的所有私塾都自愧不如!

于是朱元璋大笔一挥,给施耐庵定性:

“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

于是他派人抓捕了施耐庵,一年多后才将其释放。

而这一惊一吓,让施耐庵身体每况愈下,第二年就撒手人寰了。

若不是天下初定,需要怀柔,朱元璋早就把施耐庵拖出去细细切成臊子了,上边还不允许有半点肥的了。

但是朱元璋也在心底和这本书较上了劲,你诬蔑我,但我偏偏不禁你。我一定要用行动告诉你们,我朱元璋到底是不是个放任贪官污吏横行的昏君!

从此朱元璋更加癫狂地督查百官的贪污问题,一度利用明初四大案杀得十几万人人头滚滚这才罢休。

而有明一朝,除了崇祯时期外还真就没禁过水浒传,据不完全统计,光嘉靖到崇祯一百多年间,这书就刊印了足足31次,可见大明对自己正统性的底气之足。

言归正传,朱元璋当年看的水浒传还是早期版本,别说王庆田虎辽国等剧情,就连征方腊的故事桥段都没有。

因此一直和方腊手下称兄道弟的朱元璋才没注意到,这其实是个水浒传的世界!

“原来,我穿越到的是水浒传的宋代!”

朱元璋恨恨地一拍大腿,强打精神起身点起灯来。

他一边在桌子上铺上宣纸,一边回忆水浒传的剧情,心里却骂道:

“这个施耐庵,是真能给我惹麻烦!当初就该早点派人弄死他!何必现在凭空多了诸多变数!”

朱元璋磨了磨墨,先是在白纸上写下梁山两个字,随后写下三十二,三个天罡的名字,写到地煞时才迟疑了起来,半天只挤出三四十个连涂带改的名字。

看见这满是名字的纸张,朱元璋心想自己多年没看水浒,竟然还能记得许多名字,足见这施耐庵虽然是个不臣贼子,但写人物的功夫却着实出色。

“我记得水浒故事开始是在东京,禁军教头王进因遭高俅陷害弃官逃走,教授史进棍棒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我可得派人去东京一带打听一番。”

朱元璋在东京画了个圈,又填上林冲,徐宁等名字,想了想又写上“鲁智深”三字,又重重的用朱笔涂了又涂,画了个重点。

“这鲁智深乃三山派的领袖人物,自身实力就相当不俗,还是西军名将老种家经略相公手下,深知军旅之事。难得的是他急公好义,又不喜权谋,做事粗中有细,是个足以依仗的心腹人物。论人脉,他和史进关系甚好,手下有杨家将出身的杨志,行者武松,桃花山,白虎山的四名首领。此人实力势力都不容小觑,要是能拉拢住他,则大事可成。”

想到这里,他又提笔在“鲁智深”旁写下“邓元觉”三字。

“鲁智深外表粗枝大叶,实则内心细腻;而邓大师谈吐有礼,心中却有一股粗犷豪气,两人都是佛缘深厚之人,定能成为至交好友,看来我得安排邓大师先去一趟五台山,让两人结个善缘,日后再做打算。”

他又接连写下郓城县宋江,又画了一横,在下面写下雷横朱仝宋青等名字。

随后是东溪村晁盖,吴用,刘唐,阮氏三雄,入云龙公孙胜,白胜。大名府卢俊义,燕青。梁中书急先锋索超、大刀关胜等名字。

他想了想,又勉强想起些花荣,秦明,呼延灼,董平,张清,李俊等人,写下琼州登州尉迟两孙两解,快活林,十字坡黑店等细碎信息。但他却实在想不起这些人姓是名谁,具体身在何处了。

“罢了罢了,时隔多年能想起这些已属不易。既然那宋江既然一心要招安,我就还有很多时间和他周旋。借助朝堂,明教和东南武林三股势力一起下手,总有些办法让大部分梁山好汉对我俯首称臣。”

朱元璋又在宋江身边写下“招安”二字,随后对“晁盖”两字犯了难。

“这晁盖倒是个麻烦人物...无论黑道上要他臣服于我,还是通过白道招安,恐怕他都不会愿意...要不还是让宋江对付他好了。”

朱元璋匆匆补上了“杨雄,石秀,时迁”三人,直感觉自己累得眼冒金星,实在是筋疲力竭了,他就这么趴在桌上沉沉睡去。

“明日...定要记得派人去打探这些梁山好汉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