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打虎英雄(1 / 2)大明提刑官首页

让他最头疼的一件事情来了,杨津正有些痛苦的扶着额头,几乎所有的穿越者都没有面临过这样的状况吧?

自己如今遇到可以算得上是穿越大军的第一期了。

古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不乱伤人,有灵性能分辨善恶。宋代有个老妇人遇到了老虎,她看见老虎好像受伤行走困难。老虎举起爪子让妇人看,原来老虎爪子上扎进了一个刺,妇人帮忙拔出了刺。妇人回到家后,老虎每天带给妇人麋鹿、狐、兔,作为报恩。老虎也有通人性的一面,老虎尚知道报恩,人反而不如老虎。

宋朝人口大幅增长,在开垦土地时,会焚烧森林,破坏自然环境。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山东附近的森林已经砍伐、焚烧殆尽,太行、京西、江南,松山上的树木一半只有小树。老虎栖息之地森林不断遭到破坏,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老虎为了寻找食物,不得不进入到城市,与人类抢夺食物。

北宋末年广西博白境内有老虎,老虎会来到村落捕食猪、羊,但不会伤人。百姓见到老虎也不害怕,老虎见到人就会逃跑。有个外地人碰见老虎吓够呛,当地人轻松的说老虎没什么可怕的。对着老虎骂了几句,老虎就离开了。当地人把老虎跟当狗一样看待。那时老虎尚能和人类和谐共处。

后来靖康之变,战乱不断,北方人逃难到了广西。人口的增加,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导致老虎无法获得充足食物,老虎也开始吃人。可见老虎吃人也是不得已,如果食物充足,当地生态环境好,老虎不会吃人。

广东钦州,老虎经常白天成群出现在城市中。当地百姓见到老虎也不害怕。有一只老虎还闯进了安远县衙,老虎坐在警戒官吏铭文的石碑面前,衙役们还像逗猫一样逗老虎玩。一个官员在驿站休息,有只老虎闯进驿站,只用鼻子闻了闻人类,也没有伤害人。广东、广西森林多,老虎获取食物容易一些,故老虎和当地人能和平共处。

宋朝史籍记载老虎伤人的例子很多,北宋18路(相当于省)都有老虎伤人的事情出现。老虎本是昼伏夜出的独居动物,史料记载有些老虎改变了生活习性。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江陵府老虎白天跑到城市里,导致二人受伤。这两只老虎大概是饿坏了。

南宋时浙江衢州、江西信州、福建建宁府境内,老虎成群结队白天经过道路,老虎伤害了很多附近百姓。更有老虎闯入了县衙门,还吃掉了一些牲畜。老虎出没的地方,人们不敢打柴放牧,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宋朝人驱赶、躲避老虎的妙招

宋朝人与老虎接触频繁,人们逐渐总结出了一些老虎的生活规律,躲避老虎的办法。老虎遇到人,在百步之外会咆哮威慑人。人如果不害怕,老虎就会跑掉。老虎不吃喝醉的人,小孩不知道老虎厉害,不怕老虎,所以老虎也不吃小孩。

北宋时期有个叫孟德的退伍兵,进深山生活碰见老虎。他一点不害怕,老虎不敢伤害孟德,转身离开了。恐怕是老虎知道人无意伤害自己,不用自卫。再次说明人如果不伤害老虎,老虎不是饿极了也不会吃人。

如果遇到了老虎还可以假装和老虎搏斗,找到机会跑到弯曲的道路上,就能逃脱危险。宋朝人认为老虎不会走弯曲的道路。据说老虎也怕多刺的灌木,在老虎多的地方,人们用荆棘挂在墙上,以此抵御老虎侵害。

南宋诗人徐照曾写诗《猛虎行》讽刺人的贪念,即使凶猛的老虎也怕因为荆棘受伤,人却无所畏惧。